12月初,位於深圳的兩所國際學校分別宣佈將暫停他們面向中國籍學生的辦學計劃。學校給出的原因是辦學資質受到了國家的嚴格監管,從而導致辦學發生困難。在中國近期的嚴格監管以及「雙減」政策高壓下,不光國際學校運營受阻,不少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外籍教師也紛紛離開,包括他們的線上授課也大量被取消。儘管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只是政策上的調整,海外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監管和加強對未成年人洗腦的最新舉措。
國際學校和外籍教師逐漸消失,中國走向與西方教育脫鈎
私營學校不再可以義務教育階段辦學
12月8日,位於深圳的雙語國際學校「太子灣實驗部」(The Bay Academy),給學生家長發了一封「宣佈停辦」的郵件。郵件說,由於深圳太子灣實驗部無法取得新設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以及現有的民辦學校開設分校的辦學認可,該校將於2022年7月停止辦學。太子灣實驗部是由美國教育機構「國際學校服務」(International Schools Services)和深圳領科教育聯合舉辦的國際學校,今年2月蛇口港太子灣新校區剛剛投入使用。
太子灣實驗部不是深圳第一家宣佈將停止辦學的國際學校。就在12月7日,深圳哈羅禮德國際學校也宣佈停止1-9年級段招生。哈羅禮德是英國哈羅公學授權中國建校的三大品牌之一,中國籍學生也可以入讀該民辦雙語學校。此通知一出,之前已經拿到學校錄取通知書和參加了報名考試的孩子和家長們,不得不在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之後,又重新面臨擇校的問題。哈羅禮德進軍重慶、珠海、南寧等其他中國城市的計劃如今也被打上了問號。
不久前的10月,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學(Westminster School)也宣佈在成都的學校結束運營,理由是「受新冠疫情和近期中國教育政策變化的共同影響」。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是目前威斯敏斯特公學在海外授權的唯一一所國際學校。項目2017年啟動,原計劃覆蓋幼兒園到高中。
中國的21世紀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照片由本人提供)
中國長期研究教育問題的21世紀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介紹說,中國的法律一直規定,外資不得進入九年義務教育領域,義務教育的學校不能引進國際課程和國際教材。熊丙奇告訴美國之音說:「這一直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並不是什麼新規定。老早就有這個規定。現在強調依法執教,所以就要求你義務階段辦學不能有外資進入,有的話就要退出。因此現在嚴格執行了,以為有什麼新的變化,其實根本就不是什麼新的變化,只是嚴格落實政策而已。」
據《財新》12月的一篇報道,深圳市教育局明確表示,深圳市已經全面停止審批包括雙語學校在內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僅開放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審批通道。
可以明確的是,生活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中國籍孩子在1-9年級義務教育階段很難再接受西式或者雙語教育。熊丙奇對此表示很正常,因為義務教育法本就應該嚴格執行。
國際學校受到嚴格管控
總部位於英國的教育諮詢機構ISC Research今年5月初的一份報告說,過去一年,儘管受疫情影響,英國在全球開辦國際學校數量依然有所增長,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國。2020-2021年5月,英國在華國際學校的學生增長14%。截止到今年5月,英國有91所學校在華運營,還有43所正計劃開辦,過去一年間學費上漲了5.7%。
但是,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將從9月開始嚴格管控國際學校在華1-9年級階段的辦學。這些管控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國外教材和課程,領導層必須加入中國代表,以及不得盈利等等。ISC Research之後9月的最新報告稱,包括湖南和江蘇在內的一些省份計劃未來幾年把私立學校招生份額控制在5%以下,四川省也決定不再批准新建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
YouTube「公子時評」的頻道主,中國事務評論人公子沈認為,嚴格管控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教育上的中西脫鈎,而這是基於中國政治和經濟上的需求。他對美國之音說:「比如說前不久這個哈佛北京書院,把學校從北京換到了台北。你不能慶祝美國的獨立日啊,不要影響我們中國的學生啊,這些行為本身就會把哈佛學院趕走,他們就不能夠也不願意在中國呆着了。中國必須要這麼做是為了政治上經濟上的一個要求,所以造成了被動的脫鈎。當然未來可能會變成主動的去抵制西方的文化。」
教育諮詢機構「問創」(Venture Education)創始人之一朱利安·費舍爾(Julian Fisher)
位於北京的教育諮詢機構「問創」(Venture Education)的創始人之一朱利安·費舍爾(Julian Fisher),並不特別為這幾家英國學校的受挫感到過分擔憂。他認為,目前遇到問題的也就6家英國學校,這和上百家外國學校的大市場比起來,只佔非常小的比例而已。
他告訴美國之音:「去問任何一個當地的教育局,要不要添一所英國品牌的學校,他們一定都會說要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良好的聲譽和國際投資,也會讓他們的社區看起來欣欣向榮。」費舍爾認為,現在國外認為中國在教育上有單一化的傾向並且和西方意識形態針鋒相對,這種想法可能太主觀了。他說:「如果你問我,這個行業在萎縮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未來幾年會像之前那樣蓬勃發展嗎?恐怕也不會。」
逐漸消失的外籍教師
中國近期的「雙減」政策無疑給校外培訓機構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不少培訓機構在苟延殘喘的同時,他們的外籍教師大批離開中國。同時,身在國外的外籍教師的線上外語課也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長告訴美國之音記者,他6歲的兒子之前在某培訓機構參加線上少兒英語課,老師是美國人,但是最近幾個月,全部改成了中國教師。該家長說:「也不是說中國教師不好,但是我還是希望孩子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能有個母語是英語的老師來糾正他的發音。」另一位居住浙江省的市民也告訴美國之音,她們當地的一所外國語學校已經不再聘用外國籍教師,現有的外籍教師合同期滿後不再續約,原因是「外籍教師拿不到資格證」。
居住北京的韋小姐在由北京語言大學和法語聯盟基金會聯辦的北京法盟學習法語已經一年半。她告訴美國之音,法盟的法語課一開始有很多法國老師,但在今年1月,法盟告訴學生說,下學期已經沒有法國老師,全部由中國老師授課。韋小姐說,給的解釋就是老師合約期滿不續了:「當時覺得有點奇怪,怎麼可能這麼多老師都同一時間簽約到期,而且都不約而同的不跟法盟續約了。」
中共意在對學生加強思想控制
YouTube《公子時評》頻道主公子沈
時評人公子沈認為,這一切背後的目的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需要加強意識形態控制。他對美國之音說:「實際上法律怎麼規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共產黨想要做什麼,去達到什麼目的。這些英文教師受到限制,或者英文課取消啊,不管是在公立學校也好,民營機構也好,都一樣,都是要越來越限制。主要的背後原因就是要強化一個意識形態,加強學生的思想控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洗腦。」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10歲的兒子之前一直在上著名教培機構VIPKIDS的外教英語課,直到10月底,學校取消了真人互動的外國教師上課,而是改成了提前錄製好的課程。「孩子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她告訴美國之音說:「真是無法理解,不准在國外的教師上課,要嚴控課外學習」。
熊丙奇認為,這是國家想嚴格把關外籍教師,要求他們有外教的從業經歷和從業背景。「但是有的機構可能在對外教的背景知識進行審查的時候,很不嚴格,導致了洋外教,假外教的亂象,這是第一個問題」,他對美國之音說:「第二個問題就是,國外的一些老師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一些並不符合中國法律的一些教學內容,因此就對使用外教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美國之音從一些教培機構以及學生家長了解到,目前很多學校和教培機構的國外教師已經不再聘用和續約,但是部分人在中國境內的外籍教師仍可給學生上課。
「過去中國的教育部長曾經講過,有西方價值觀的教材不能進入中國的校園。這是他曾經講的原話。光禁外國的教材是不夠的,還要禁外國的教師。因為你不禁外國教師的話,只是禁教材起不到作用」,公子沈這樣分析道。
initInfographics({groups:[],params:[{"Name":"embed_html","Value":"u0026lt;blockquote class="twitter-tweet"u0026gt;u0026lt;p dir="ltr" lang="zh"u0026gt;經濟發展與社會控制兩難習近平要權不要錢?中國的監管風暴持續延燒,繼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培訓等行業後,娛樂圈正遭逢官方最新一波的整改,這個個都是產值上兆人民幣的產業,衝擊之大已經明顯拖累到中國的經濟成長。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們還可以再多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要加強意識形態。最主要原因就是今年中國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差,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正在動搖。因為他並不是人民選舉出來的,沒有一個民主制度的基礎。所以他是依靠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越來越好,人民能夠分到一杯羹,靠這個來加強執政合法性。而這唯一的執政合法性現在開始動搖了。所以說他要加強意識形態,強化洗腦控制人們的思想,不接觸外面的世界。」
教育諮詢機構「問創」的費舍爾在談到在華教育行業時稱目前氣氛很低靡。他告訴美國之音:「現在很多學校的領導整天要忙着搞資質啊、管人啊這些事情,這個令人沮喪。他們原本並不想搞這些,而是打算把時間花在教書育人,培養學生這些重要事情上的。」
費舍爾說,現在很多外籍教師的心情也不好,紛紛想着離開中國去別的國家。「現在推行的這些政策,儘管我不認為是專門針對外國學校和老師的,但是這給在華的不少學校和老師帶來了很消極的影響,據我觀察可能有高達70%的外籍老師打算離開中國。」
「我也不知道這個現象到底是否會引起中國政府高層的注意,在我看來是有點悲哀的」,費舍爾說:「因為中國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國際學校和教育環境,對外交流一直也都非常的充滿活力。這些學校的老師,有的在中國已經待了十多年,他們喜歡這個國家和這裏的學生。但是這些都會很快消失,因為他們受夠了,不想在這裏再待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