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何清漣:抵制北京冬奧行將劃上句號

作者:
今年的皮尤調查反映了這一變化:在美國以外,僅有17%的人表示美國民主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而57%的人表示美國民主「曾經是一個好榜樣,但最近幾年沒有了」。另有23%的人表示,美國從來都不是民主的好榜樣。美國的受訪者態度差不多:19%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民主提供了好榜樣,但有72%的人表示,他們的國家「曾經是世界民主的好榜樣」,但「近年來卻不是這樣」。台灣、意大利和希臘的民眾對美國的民主狀況最為樂觀;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最少。

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國來說,這輪抵制北京冬奧會來得有點突然。

在11月2日之前,抵制呼聲幾乎未見之於輿論。11月2日北京時間晚上,中國網球名將彭帥在國內微博發帖公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曾在多年前對她進行性侵,並在其妻子的許可之下與她保持情人關係。此後,抵制北京冬奧成為海外熱論。西方各國是否抵制,是全方位抵制還是外交抵制,美國的表態當然是個風向儀,但在12月13日歐盟外長會議對此意見不一之後,基本劃上句號。

聯合國大會休戰決議為抵制定了調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於11月15日發出公開呼籲,要求中共當局追查彭帥受性侵真相併保證彭帥安全,未獲答覆之後發出抵制北京冬奧倡議。國際奧委會態度不同,兩度與彭帥視頻通話並報安好,意在滅火。12月2日,第76屆聯大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土耳其等20國拒絕簽署這一確保衝突不會干擾比賽的慣例協議。

12月7日,美國表示,拜登政府將不會派出美國官方代表團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此正式宣佈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理由是「中國在新疆持續進行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此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紛紛跟進表示將進行外交抵制,抵制的理由均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問題,彭帥出局。但12月9日開始,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式宣佈法國並無抵制北京冬奧的計劃、德國外長宣佈對外交抵制需持謹慎態度,聯合國(UN)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則打算親赴中國參加開幕式,此後,國際社會對待抵制北京2022年冬奧態度分成兩極。

這種五花八門的表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了解三件事情,一是各國元首是否必須參加他國奧運會的開幕式,二是查清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抵制,以便比較;三是想對比一下2008年京奧與2022北京冬奧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情況。

2008年與2022年北京奧運出席情況之比較

北京2022年冬奧是否被抵製得很慘,要作歷史對比。

歷史上共發生過六次多國聯合抵制奧運會事件,按年代依次為: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漢城奧運會是奧運歷史上最後一次遭到聯合抵制的奧運會。抵制原因多是政治原因或與冷戰有關,上維基百科一查可知。

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應本國奧委會邀請,作為註冊貴賓出席奧運會的有關活動,是奧運會的慣例。元首因故不出席也不構成外交事件。2008年北京奧運會遭遇西方人權組織對人權、藏獨、台灣等各種議題的批評,但並未遭遇抵制或外交抵制。將2008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情況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做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與地位之變化。

2008年出席北京奧運會的共有80多國政要,包括54位國家元首、16位政府首腦、9位王室代表、1位地區負責人和4位總統夫人。新華社給出數字,但未提供全部名單。我在網上搜索到路透社2008年8月6日一篇《參加與不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的世界領導人名單》,正好做一比較。

宣佈對2022冬奧實行外交抵制的國家主要是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拒簽休戰協議者,本文只比對這些國家在2008京奧與2022冬奧的態度異同。

2008年,美國總統布殊參加開幕式;由國務卿賴斯領導的七人代表團參加閉幕式;2022年,美國拜登政府宣佈外交抵制。拜登政府表示,將不會派出任何美國政府官員前往北京參加這屆冬奧會。

2008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出席;2022年,澳大利亞宣佈外交抵制。

2008年,英國首相布朗未出席開幕式,參加了閉幕式。2022年北京冬奧,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12月8日宣佈,英國也將有效實施針對北京冬奧會的外交抵制,不會派遣部長或高層官員出席2022年2月4日開幕的北京冬奧會。

2008年,加拿大總理哈珀未出席北京奧運;2022年12月8日,加拿大政府宣佈加拿大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2008年,法國總統薩科齊出席;2022年,馬克龍宣佈不抵制冬奧。

2008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未出席北京奧運會;2022年,德國大概率不會抵制北京冬奧。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已公開表示:「奧運會也是對全球團結做出的一種貢獻。」

2008年,新西蘭總理克拉克缺席開幕式,但總督薩蒂亞南德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新西蘭稱早在今年十月就已經作出決定,出於新冠疫情和旅行限制等原因,他們不會派出部長級外交官員出席北京冬奧,而這與美國的決定無關。

2008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出席北京奧運;2022年,日本尚未表態抵制還是參加。

2008年,荷蘭首相鮑肯內德出席;2021年11月25日,荷蘭議會否決「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2008年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席,2022年仍將出席。

2008年,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未出席開幕式,但隨後出席奧運會。2021年6月11日,捷克議會參議院通過決議,稱中國存在侵犯人權等問題,要求捷克政府和捷克政要不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但本輪抵制北京冬奧,捷克官方未有表態。

本輪抵制為何有氣無力?

上述對比,揭示出本輪抵制2020年北京冬奧缺乏足夠的道德資源與號召力,各國從彭帥事件開始考慮是否抵制,最後找出的是一個多年存在的維吾爾人權問題,給人一種急就章的感覺。究其原因,有兩點不可忽視:

一,美國再也不具備1980年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時的軟實力。那時候,美國一亮旗號,盟友國紛紛無條件支持,終成奧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抵制活動。如今,以對抗專制中國為號召、邀請了110個國家參加的民主峰會,最大的成果是簽訂了十國參加的《出口管制和人權倡議》,最應該參加的日本卻沒署名。

今年的皮尤調查反映了這一變化:在美國以外,僅有17%的人表示美國民主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而57%的人表示美國民主「曾經是一個好榜樣,但最近幾年沒有了」。另有23%的人表示,美國從來都不是民主的好榜樣。美國的受訪者態度差不多:19%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民主提供了好榜樣,但有72%的人表示,他們的國家「曾經是世界民主的好榜樣」,但「近年來卻不是這樣」。台灣、意大利和希臘的民眾對美國的民主狀況最為樂觀;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最少。

二,世界已經多極化,歐盟不再追隨美國。今年拜登宣告「美國回來了」之後,法德兩國多次表示在對華政策上不再追隨美國。拜登宣佈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之後,歐盟內部意見極不統一。德國之聲已經預感到抵制有困難,在12月10日一篇題為《美國說服歐盟抵制冬奧的努力已經失敗》中說:「如果最終美國不能說服十個以上的國家來參與抵制冬奧的話,可能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抵制』。因為boycott這個概念,是要一定數量的人參與才能算作真正的抵制。(該觀點來自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12月13日,歐盟嘗試就美國呼籲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達成共同立場,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開始時,各方立場似乎存在巨大分歧。路透社分析指出,歐盟國家擔心中國的報復行為會損害貿易,在貿易和政治之間尋求平衡。

北京暫時鬆了一口氣,但這不意味着北京的國際聲望有多高,因為決定不抵制的國家主要基於利益而非道德考量。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1/168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