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國頂級婦產科醫生跟江青說:您是精神太緊張了

關於這個人,只知道她是著名婦產科大夫、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今天50歲以上的中國人,只要是讀過書的,幾乎沒有不知道林巧稚這個名字的。

她對於中國現代婦產學科的貢獻,無人可以取代。而她的人品,更超越了醫生的層面,使她成為頂天立地的女性。

我們今天不說她的醫學貢獻,而只說她的人品。因為正是她的人品,才使她達到了令人難以逾越的高度。

1921年7月,高中畢業後的林巧稚,得知北京一所美國人辦的醫學院正在全國招生,於是約上同伴,從廈門鼓浪嶼乘船來到上海,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考試。

測試英語科目時,由於天氣酷熱,女伴余瓊英在考場中暑暈倒,林巧稚立即中斷考試,與另一女生將余瓊英迅速抬往陰涼處。等到處理完這起突發事件回到考場,考試已經結束了。

林巧稚

那一年,在1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考生中,只錄取25名,林巧稚因為試卷沒有答完,對考試結果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然而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月後,她還是意外地收到了錄取通知書!

當天,在考場默默注視她的考官,發現林巧稚具備優秀醫生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

第一,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在協和學習至關重要。

第二,處理突發事件沉着果斷有序,這是一名醫生不可缺少的素質。

第三,她的考試總成績並不低。

考場之外,她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主考官,於是將林巧稚的表現,寫成報告附在試卷後面一同上交,最終被院方破格錄取。

畢業後,林巧稚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工作。

1941年,日軍侵華期間,協和醫院被迫關閉,一些醫生選擇了離開,林巧稚卻選擇了繼續留在北平。

她在北平東堂子胡同10號開設了婦科門診,前來看病的婦女絡繹不絕。無論是穿金戴銀的貴婦,還是衣衫檻樓的平民,林巧稚都一視同仁。窮人如果掏不起醫藥費,林巧稚還免費治療給藥。

有時候,為了方便那些農村的貧苦婦女,林巧稚甚至騎着毛驢到鄉村去,親自為她們登門診治。

1948年底,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北平城防總司令傅作義的夫人,給林巧稚送來一張傅將軍親筆簽名的機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個城市,傅太太特別說:「這是多少人用金條換不來的。」

林巧稚謝絕了傅太太的好意,她要留在協和醫院守着她的病人。在她心中,治病救人才是她的使命。

新政權建立,林巧稚收到了開國大典的邀請函,但她沒有去。

她跟身邊的同事說:「我是個醫生,去做什麼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護在她們身邊。」

1950年以後,由於種種壓力,一些著名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共產黨。

周恩來問林巧稚對入黨的看法。

林巧稚回應說:「一個誠實的人不能欺騙組織,也不能欺騙自己。我是基督徒,入黨恐怕不便。」

1958年,全國大躍進,醫院簡化掉了很多醫療規範,領導提出要改進手術消毒的洗手方法。給手消毒,洗那麼久,那麼多遍,慢吞吞的,怎麼大躍進呀?

手術前洗手消毒是一百多年來形成的規範,試驗表明,少洗一次或少洗幾分鐘,手上的細菌會比正規的洗手法多出許多,會增加手術感染的機會。用大躍進的思路來洗手,是拿病人的生命做代價的。但沒人敢頂撞領導,大家都不吭聲。

這時,林巧稚站出來說話了。她找到醫院黨委書記問:「如果是給你做手術,你要我們洗三遍手還是洗一遍?一次洗五分鐘,還是洗三分鐘?」

書記一看她的架勢就頭疼,協和剛被接管時,也是這個老太太最不買軍管會的賬。書記知道她是以自己的人格作支撐的,面對林巧稚的質問,書記無言以對。

有一次,上面來電話通知林巧稚,到北戴河給中央首長看病。林巧稚說:「有病應當到醫院來看,我去北戴河怎麼做檢查?」

醫院的書記知道這不是一般首長,也不會是什麼毛病,就跟林巧稚說,有病他們自己會到醫院來的,他們只是要醫生去服務服務而已。

以前這個首長也叫過其他人,別人都是一叫就走,無上光榮的樣子,只有這林巧稚不買賬。

出於醫者無類的天職,林巧稚最終還是去了。但書記不放心,也親自去了北戴河。到了北戴河,問清領導住的別墅號,書記已猜出要服務的人可能是江青了。

那天,天氣酷熱,但想到要見江青,書記的心也不免一陣陣發涼。

兩人在會客室里等了一段時間,江青來了,她一進門就笑嘻嘻地跟林巧稚打招呼:「啊,林大夫,您來啦!」江青以前找林巧稚看過病,兩人是認識的。

林巧稚神態安詳地說:「我來一會兒了。」書記這才鬆了一口氣。林巧稚問江青有什麼不舒服。

江青說:「也沒什麼,就是覺得身體不對勁。」她讓林巧稚給她摸摸,身上是不是長東西了。林巧稚跟她到臥室里去檢查,出來後說:「沒事的,您的精神要放鬆,多運動,少憂慮。」

江青問:「您是說我沒病?」

林巧稚說:「是的,您是精神太緊張了。」

「我有什麼好緊張的?」江青沒好氣地說,「您能保證我沒病?」

書記的心提了起來,誰敢保證主席夫人沒病啊!他怕林巧稚直來直去,又擔心江青的態度會讓林巧稚生氣。她要不高興了,也是惹不起的啊。他急得站了起來,朝林巧稚使眼色。

林巧稚沒事一樣,邊走到水池洗手,邊扭頭說:「我是大夫,我以事實說話,我不預測未來。」

江青張了張嘴,找不到話來答覆林巧稚,只好說:「你們可以走了。」書記趕緊幫林巧稚拿了出診箱拔腿就往外走。

林巧稚跟江青告辭了一下。只聽江青尖着嗓音在後面說:「您怎麼還用美國人的藥箱啊?」林巧稚說:「扔了可惜。」

林巧稚處理日常門診,都是只看病,不看人。

有時候,護士會提醒她,候診室里有提前約定的特殊病人。這些特殊病人,往往是某位要員的太太,某外國使領館的夫人。林巧稚總是頭也不回地說:「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有一天,林巧稚的診室進來了兩位候診的婦人,她們都穿着樸素的灰布列寧裝,掛的卻是專家號。

林巧稚對她們說:「以後別掛這種號了,這要多花許多錢。我也看普通門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多等一會兒。」當時的專家號要比普通號貴10倍。

中年女人很客氣地點頭應道:「好的。」

送走了病人,有人問林巧稚:「您知道剛才找您看病的是誰嗎?」林巧稚不在意地搖了搖頭:「每天看過的病人太多,我從不關心來歷,更記不住她們的姓名。」

「她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

「是嗎?」林巧稚拿過病歷一看,果然是鄧穎超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憶林巧稚的文章中寫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論病人是高級幹部還是貧苦農民,她都同樣認真,同樣負責。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在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中,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關於林巧稚故事:

一次考試中,林巧稚要求每個學生完成10例初產婦分娩全過程的觀察,並用英文寫出完整的產程報告。結果,僅有一份病歷報告被評為「優」,其它均為「不及格」。學生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硬着頭皮向林教授請教。林巧稚嚴肅地說:「你們的記錄沒有錯誤,但都不完整,漏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學生們又仔細查看自己的病歷,覺得記錄已經挺全面了呀,實在是想不出漏掉了什麼,又不敢多問,於是偷偷地去看那份優秀病歷,結果發現,各項記錄都沒有區別,只是評為優秀的病歷里多了這麼一句話:「產婦的額頭有豆大的汗珠……」

「你們不要以為這句話無關緊要,」林巧稚看出了學生的不以為意,嚴肅地說,「只有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才會懂得怎樣去觀察產婦。在產婦生產過程中,常常會發生個體的、種種預料不到的變化。我強調這個細節,就是要你們培養一種理念,所有的檢查、治療都不過是方法和過程,對病人的關愛和呵護才是唯一的。」

文革開始後,協和醫院收歸國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造」運動開始了。外國人創辦、基督教、資產階級,這些標籤使協和醫院成了一個現成的靶子。

林巧稚在社會上影響力巨大,被劃為「重點改造對象」、「反動學術權威」,被革除了醫生的職務,發配到病房做護工,只能為病人打針、送藥、清洗便盆、倒痰盂……

最難熬的那段歲月,她甚至不能從事醫護工作,被派去打掃廁所。這對一個醫生而言,無疑是一種侮辱和折磨。但是,林巧稚依然認真地將廁所里的每一塊瓷磚,都擦的潔白髮亮。

由於她曾去美國留學,有人慫恿她多多揭發美帝國主義的罪惡,對此林巧稚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美國人辦醫學院幫我們培養人才,我的醫術就是人家教的……」

她雖然終生未婚未育,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

她這一生,高山仰止,始終把自己的人品放在了做人的天平上,使一切諂媚者都失去了重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立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1/168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