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尹麗喬等:拜習會為美中設置起護欄了嗎?

作者:

"非常高興見到你,主席先生,下次希望我們能面對面,像我以前訪問中國的時候一樣。"拜登對着屏幕上的習近平,堆滿笑容說。習近平回應說:"看到老朋友感到很高興。"拜習會對外公開的十分鐘開場白,氣氛融洽,而會後發佈的新聞稿,中美各自重申立場。

新華社發佈的新聞稿說,中美應和平共處,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要堅持互利互惠,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輸我贏。在台灣問題上以嚴厲措辭指出,習近平強調,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白宮的新聞稿指出,拜登提出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廣泛人權的擔憂,他還討論了自由與開放印太地區的重要性。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強調,美國仍堅持以《與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個中國"政策,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作為。拜登還強調管理戰略風險的重要性,指出需要有常理性的護欄,以確保競爭不會轉為衝突,並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這一場各自表述的會面,為美中關係設置好護欄了嗎?

 

 

拜登希望通過拜習會,為美中關係設置護欄。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說,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曾說,競爭激烈時也必須要有非常強而有力的外交手段去處理競爭關係(intensive competition requires intensive diplomacy),這次拜習會很大程度反應了美方這個觀點,中美兩個強權競爭愈多,愈需要去管理雙方的分歧。這次拜習會"重點就在於管理分歧,用美方的語言就是設置護欄,來管控雙方在各項不同議題上的意見,不要誤判導致情況失控。"尹麗喬說:"拜習會應該不是說中美關係改善的第一步,而是中美關係開始管控問題的第一步。"因為雙方認為這些問題和分歧,短期內不可能解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17日表示,拜登和習近平都同意開始推動有關戰略穩定的討論,雙方同意討論軍備控制的可能性,就軍備控制進行對話。尹麗喬說,這顯示美國已經試圖開始設置護欄。

不過,環球時報18日以"關於涉華核軍控問題,美方莫強帶節奏"為題發表社評說,中方對中美視頻峰會的通報中,沒有關於戰略穩定討論的內容,美方的正式通報中也沒有,由此可以判斷,兩國領導人肯定沒有就這個問題得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結論。

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看這次拜習會,認為"有達到融冰的效果",從會議時間安排在美國的深夜、北京的上午來看,拜登給了習近平面子。中美象徵性融冰,實質上各自堅持立場,雖然老調重彈,但整個氣氛緩和許多,台灣的安全也獲得保障,可以說是美中台三贏局面。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說,中美雙方都因為內政而需要外交成就,習近平面對二十大連任有壓力,拜登也需要外交成就,來提升支持率。拜登希望中國不要升高在台海的軍事威脅,以免擦槍走火引起戰爭。習近平希望爭取緩和中美關係,對內交待。中美各說各話、各取所需。

陶儀芬注意到中國發佈的新聞稿中有一段話指出,習近平說,中國大陸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中國大陸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陶儀芬說,"這表示台灣到目前為止沒有踩紅線",包括蔡英文總統說有美軍在台灣協助台軍訓練,美國指出中國錯誤引用2758號決議內容,表態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活動,以及美國議員搭專機訪台等事件並沒有踩到紅線,陶儀芬認為,台海的緊張情勢應該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降溫。中方若持續在台海軍事施壓,美方會有強烈回應。

尹麗喬說,台灣問題是中美爭霸的前沿,拜習會對於台灣問題重申立場、各說各話,雙方都沒有大突破,然而雙方具體討論危機管控,目的就是針對台灣問題,這能避免台海局勢擦槍走火。

拜登口誤不小心說出了真心話?

 

 

拜習會後,新華社發佈新聞稿,以強硬措辭對台灣問題表態。

拜習會的台灣話題,從會場上延燒到會後,先是新華社說拜登表示不支持台獨,這句話在美國入夜後,被台灣多家媒體轉載,熟睡的美國沒有即時做出說明,就在中共鋪天蓋地的宣傳過後,拜登一早被記者問到,開口就說:"我們清楚表明我們支持台灣(關係)法,就這樣,『它』是獨立的,『它』自己做決定。"(We made very clear we support the Taiwan Act and that's it. It's independent. It makes its own decisions)

一個多小時後,拜登又說:"我們完全沒有要改變對台政策,我是說由『他們』決定,台灣,而不是我們。我們沒有鼓勵獨立,而是鼓勵『他們』做依照台灣(關係)法要求的事情來做。這是美國在做的,讓『他們』自己做決定。"(We are not going to change our policy at all. I said that they have to decide—'they'— Taiwan. Not us. And we are not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We are encouraging them to do exactly what the Taiwan Act requires. That's what we are doing. Let them make up their mind)

拜登是不小心說出了真心話?還是又口誤失言?不得而知。尹麗喬說:"很多時候外交辭令上,如果你讓想相信的人相信,想相信是口誤的人也相信是口誤,這一方面可以傳遞訊息,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訊息帶來的一些政治風險。各取所需,很多時候外交上也要走戰略糢糊。"

邱師儀說,口誤本來就是拜登的金字招牌,但正因如此,也讓觀察家們有機會看到拜登的心裏想什麼,尤其在他重複同樣的"錯誤"時,像他兩度說美國會防衛台灣,拜登成為透露國安機密的人,只是大老闆一口誤,下屬隨即要為他打圓場。其實台灣本來就是獨立的,拜登講的是de facto事實上的台灣情況,美國支不支持才是關鍵,過去美國覺得台灣很麻煩,2014年華盛頓還瀰漫着"棄台論",民主黨的熊貓派和共和黨的生意人都想跟中國做朋友,沒想到中國是戰狼崛起,要取代美國,美國現在認識到唯一能抑制中國崛起的方式就是勒住中國咽喉,那咽喉就是台灣,把台灣抓住掐緊,習近平就沒辦法呼吸。說美國不支持台獨,或說台灣是獨立的都是對的,台灣本來就是獨立,重點是現在的風向轉變,邱師儀說,有個邏輯是"中國愈崛起,台美愈緊密,台美愈緊密,中共政權垮台的機率就愈高,中共崛起的命運就將會走向衰敗,因為你對抗的是美國超級強權"。

邱師儀認為,拜登的外交政策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他的外交國安團隊都是有經驗的外交老手,在特朗普將習近平打回原形後,民主黨更願意在對中戰略方面拔刀出鞘。

邱師儀說,拜登希望台海局勢緩和,這次拜習會緩和了局勢,拜登希望中國不要再做"搖船者",把船上的人搖得很緊張,這艘船上有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整個區域局勢安定有助於美國管理東亞地區。拜登面對國內的選票壓力,迫使他必須認真看待台灣問題,拜登現在把台灣放到灶的前面(front burner),視為最重要的事項,放在美中談判桌上的第一線,這是美中雙方都不能隨便出手的王牌籌碼,台灣作為王牌籌碼沒有什麼壞處,在國際政治中,每個國家都可能是另一個國家的籌碼。對台灣來說,整個局勢往好的方向走,台美關係升溫,台灣獲得實質的里子。中國現在處於逆風,整體局勢對中國不利。不過,他說另外一個坎是習近平二十大連任後是否提出新的復興統一大業,升高緊張局勢,包括台灣在內的西方民主國家應及時逼中國進行某種程度的開放和改革,這雖然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有做總比沒做好,否則就是只有戰爭。

拜習會鋪陳美中貿易談判

 

 

拜登面對明年11月期中選舉,努力提升支持率。

關於美中貿易,沙利文說,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和中方代表接觸,以推動解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遺留問題。尹麗喬認為,美中要針對貿易商談是第一步,但能否談成什麼結果是不同的議題。美國明年舉行期中選舉,近年自由貿易一直不受美國民眾歡迎,尤其是中西部的藍領選民對於自由貿易一直有疑慮,認為自由貿易使美國國內流失工作機會,所以尹麗喬認為中美在貿易談判方面要有大突破最快也要等美國期中選舉之後,拜登對於中美貿易談判一定會謹慎小心,讓步的空間很小。拜登最近剛通過一個基礎建設法案,國會還有更多法案等待通過,拜登若想放鬆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他必須考慮此舉是否可能影響其他法案的通過,而且放鬆對中國的貿易壁壘的另一個麻煩是美國國會的對中鷹派,可能更會以此攻擊拜登。

尹麗喬說,另一方面,如果要讓拜登在經貿上做一些友善舉動,一定是中國也要有善意的動作,但是二十大前,北京肯定不想在國際上有什麼麻煩事,也不太可能會讓步,若是出問題不好收場,至少也要等2022年底才有可能突破,毛澤東說過"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意指處理好國內問題,再處理外交問題,有主次之分。而正好二十大和美國期中選舉的時間差不多,北京和華盛頓都很難做一些改變。

接下來如何觀察美中關係?變數仍多。

陶儀芬指出,中美雙方民主與威權結構性的競爭態勢,不會改變,這樣的態勢是個光譜,可能在情勢緊張時趨於嚴重,雙方需要合作時變得緩和,也視美中的國內政治情況而變化,未來很難說。

美中護欄設立起來了嗎?陶儀芬認為,長期來看,言之過早。她說,因為中美在結構上是競爭關係,世界第一第二強權本來就有霸權競爭關係,尤其習近平喊出"東升西降"、"平視世界",一付中國要取代美國的姿態,並且積極對全球輸出中國方案、中國模式,動輒制裁懲罰他國,要挑戰美國希望維持的自由開放、並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強調中國模式更優越,這樣的意識形態和體制上的競爭,"不會因為這次的會面而消失"。

尹麗喬說,中美兩大國是世界上勢力最強的強權,強權比較不受國際環境架構制約,在國際政治中有主動權,因此強權國家的國內政治特別重要,因此需要觀察中共二十大之前,中國國內情勢有什麼改變,特別是經濟和新冠疫情方面,國內情況與國際政治有連動性。拜登面對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最近在地方選舉失利,拜登的民調滿意度也只有四成,美國的國內情況也影響拜登對中國態度的鬆緊。

尹麗喬指出一個值得觀察的角度,美國10月份的通貨膨脹飆升到30年新高,物價大幅上漲。美國國內對於通膨有很多辯論,到底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通膨,經濟專家未有定論,如果是因為美中貿易戰引起的暫時性通膨,那麼拜登政府可能有更大誘因去在對中貿易談判上,尋求更大突破。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20/167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