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楊威:拜習會在即 誰提前亮的牌更多?

作者:

圖為拜登習近平合成圖。(MANDEL NGAN and Anthony WALLACE/AFP)

11月12日,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證實,拜登和習近平將在11月15日進行視頻會晤。在此之前,雙方已經開始交鋒、亮牌,或者說比誰的牌更多。

11月8日美國率先出牌

11月8日,美國國會六名共和黨資深議員乘坐美軍行政專機抵達台灣松山空軍基地。之後台灣媒體發現,美國議員進入了台灣總統府,還進入了台灣國防部。

美國相當於提前一周開始亮牌,中共對美國打的最多的就是台灣牌,調子也最高;此次美國議員乘坐美國軍機訪問台灣的時機,既是中共六中全會的節骨眼,也是拜習會的前夕。

11月9日硬牌迭出

11月9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反對」美國議員訪問台灣,「敦促美方有關議員認清形勢」,但沒有撂狠話,也未謾罵。

中共軍網報導,11月9日,「東部戰區組織兵力在台海方向進行聯合戰備警巡」;實際就是公開了當天中共軍機照例騷擾台海,規模沒有顯著增加。

11月9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行晚宴,拜登和習近平都致信祝賀。拜登的信比較籠統。中共駐美大使秦剛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稱「中方願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同美方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應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全球性挑戰」。秦剛還解釋稱,習近平的賀信「表達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係的積極態度和原則立場」。

外界認為,這大概是雙方試圖緩和關係的舉動。但11月9日,白宮將涉軍中企投資禁令延長一年。

視頻會晤前,雙方展示緩和姿態屬於正常之舉,但白宮亮出了制裁的硬牌。

11月9日,美國國防部推特發出了一張俯拍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照片,並寫道:「鳥瞰圖。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艦經過南海。你能數出(甲板上)有多少架飛機嗎?」

近日,中共在新疆沙漠模擬用導彈攻擊美軍航母模型的信息頻頻曝光。美國國防部應該在變相回應,即美軍航母照樣在南海巡航,不擔心中共的導彈攻擊,還故意展示航母艦載機的攻擊能力。

向中共展示軍事威懾力,幾乎是拜登與習近平互動前的必要程序。

11月10日軟硬皆有

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採訪時透露,拜登和習近平這次視頻通話時間可能更長,並聚焦一系列問題;「(兩國關係)有一些方面顯然是競爭性的,一些是合作性的,還有一些是對抗性的。」

布林肯回答台灣問題時說,「我們的作用是確保它(台灣)有自衛的手段,因為如果這樣做了,那就是對中國(中共)潛在的任何非常、非常、非常不幸行動的最好威懾」;「我們並不孤單」;「該地區內外有許多國家都將任何使用武力破壞現狀的單邊行動,視為對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威脅,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他們也會採取行動。」

布林肯重申了中美關係的定位,對防衛台灣也再次做出了承諾。

11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針對中國如何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雙方會談遇到了阻力,但還在持續討論。她還表示,美國向中方提出擔憂,這些擔憂超出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額外2,000億美元的購買承諾,包括國家驅動的強大工業政策;雙方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還包括其它承諾,如加強保護美國知識產權,增加美國農業生技產品進口,並准許金融服務進入中國市場。

當記者問到,拜登政府是否考慮對中國貨物降低關稅,戴琪表示,政府正在「着眼於大局」;美國正在全球經濟以及與中國的關係中,尋求最有利的地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對中國貨物課徵關稅的「301條款」視為一種策略。

戴琪的話應該軟硬都有,但釋放了對華關稅可能鬆動的某種不確定信息。

11月10日,美中宣佈達成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議,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說,「這一聲明是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縮小差距的一步……現在每一步都很重要,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共氣候特使解振華稱,「中美國之間的共識多於分歧。」

這項氣候合作協議應該是中美之間少有的、能展示合作的領域之一,但外界普遍質疑中共是否真會履行承諾。

11月11日美國再提「激烈的競爭」

11月11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發表講話,駁斥中共稱美國為「域外國家」的說法。沙利文明確表示,「我們是印太地區的一個常駐性大國。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土向西到達關島……我們在日本、在韓國、在澳大利亞都有實質性的長期駐軍」;「數十年來,我們一直是印太地區的常駐力量。這對於我們的地緣政治角色是很關鍵的,這是美國基本特質的基礎」;「美國哪兒都不會去,我們會留在印太地區」。

沙利文說,拜登政府的策略是與其它國家一起營造「實力」來應對中國(中共)崛起的嚴峻挑戰;兩國在印太地區雖然存在「激烈的競爭」,但並不一定意味着會變成一場新的冷戰。

11月11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視頻講話,稱「亞太地區不能也不應該回到冷戰時期的對立和割裂狀態」。

中美雙方似乎都不贊成新冷戰,但各自的立場和理解顯然大不相同。中共早就挑起了冷戰,但指望美國繼續迷糊;美國也知道新冷戰已經來臨,但希望避免衝突、降低風險,表面上儘量不提對抗。

1月11日,拜登簽署了《安全設備法案》(The Secure Equipment Act),禁止華為、中興等五家被視為國安威脅的中國公司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新的設備許可證。這算美國的又一張硬牌。

按照中共外交部的信息,11月11日,中國、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四方代表在伊斯蘭堡舉行阿富汗問題「中美俄+」磋商機制擴大會議,還共同會見了阿富汗塔利班臨時政府代理外長穆塔基。

這應該不算美國出的牌。不過,中共與阿富汗周邊國家的協調陷入僵局後,美國加入了阿富汗問題的磋商機制,看來中共確實搞不定阿富汗,不得不認可美國回來參與。這也不算中共出的牌,但無形之中透漏了實力的差距。

1112日確立會談基調

11月12日,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說,「兩位領導人將討論如何負責任地管理美中之間的競爭,以及在我們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合作的方式」;「拜登總統將明確美國的意圖和優先事項,並明確和坦率地表達我們對中國的關切。」

這樣的表述與以往相同,美國政府希望保持高層定期溝通,以防止衝突發生,也避免僵局擴大。

11月12日,中共新華網在首頁報導《外交部回應沙利文有關美中競爭言論》,內文標題是「外交部:美方應正確看待中美關係互利共贏本質」。文章引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回應沙利文的話說,「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不符合兩國關係實際」,應「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之路」。

雙方對中美關係的定位至今無法合拍。美國公開提出競爭,但要避免衝突;中共表面不接受競爭或對抗的現實,但一直在試圖迫使美國讓步,接受中美平起平坐、共治太平洋;或者說,中共將繼續挑釁、擴張,但要求美國不能還手、只能後撤。

11月12日,拜登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虛擬領導人會議上發言,繼續稱「促進公平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增強美國的競爭力,並確保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11月12日,習近平在同一會議上發言,稱「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融合而不脫鈎」。

11月1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外長王毅通話,算是為拜習視頻會議做最後的準備,中共迅速發出了聲明,雙方看來仍然沒有交集。同時,中共黨媒新華社也宣佈11月15日的拜習會。

從過去一周看,雙方差距仍然很大;美國提前亮了不少牌,不斷展示實力和立場;中共高層可能專注六中全會無暇顧及,下屬也不敢輕易表態。

美國政府為了避免衝突和僵局升級,更主動地希望緩和中美關係,在對華關稅上展示了鬆動的跡象,並在氣候合作上一再拉住中共;但美國繼續保持一系列制裁措施,並在保護台灣問題上更加明晰。中共看到美國政府不願衝突的態度,反而不斷進行挑釁,以爭取籌碼,但並無多少牌可打;中共猛打台灣牌後,面對美國和西方的強硬回應,現在發現打過了,反倒不敢再畫「紅線」。

2021年已近尾聲,中美關係的僵局尚未真正打破;拜登和習近平會談中,最終誰能佔據主動,或是否可能繼續緩和關係,甚至有所突破,還有待觀察。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4/167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