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年如秋,豐富的安靜

生命的真諦不在外界的熙攘,而在心靈的自由。

時光荏苒,轉眼半生已過。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春是少年的懵懂,夏是青年的熱烈,秋是中年的安靜。

人到了中年,不再醉心於外界的浮華,而是追求內心的充實和豐盈。

01

中年如秋:時光最好的贈予,是成熟和謙卑。

暑去秋來,萬物迎來豐收的時節。

秋風漸起的時候,田裏的麥子也成熟了,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枝頭。

人到了中年,也似這秋風中的麥子,收起鋒芒,學會了低調處世。

前陣子,看了《十三邀》裏許知遠對羅翔的採訪。

視頻中的羅翔,談起自己的法律專業時,自信而從容。

當被許知遠問及「你怎麼看待,自己在網絡上走紅這件事」時,他很淡然地答道:

「我認為這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而不是自己的個人能力使然。」

言辭之間,再無年輕時的張狂,卻多了幾分經時光打磨的謙卑。

曾經的羅翔,從湖南小鎮一路考進北大,很有一些年少得志的驕矜。

他那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惟楚有才。」

然而諷刺的是,有一次北大舉辦湖南老鄉會,卻沒有一個人叫他。

他苦苦追問,卻只得到一句:「參加聚會的都是湖南長沙人,你又不是長沙人。」

羅翔那個時候才忽然明白,原來優越感是一種很縹緲的東西,它來源於自身的無知與淺薄。

於是他收起傲氣,沉下心來鑽研學問,後來無論出現在哪種場合,他都始終以謙遜的狀態示人。

民間有句諺語說得好:「低頭的是麥子,昂頭的是稗子。」

中年如秋,是沉澱,是收斂,也是自省。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就在於識得乾坤大,明白自身的渺小,學會默默沉澱。

02

中年如秋:歲月最好的禮物,是寧靜與淡泊。

每個人的一生,或許都轟轟烈烈地追求過夢想,嚮往過鮮衣怒馬仗劍走天涯的生活。

兜兜轉轉,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前半生,我們嚮往繁華、汲汲名利,經歷越多越明白,名利終究只是生活的附屬。

與其在追逐中迷失自我,不如靜下心好好經營自己的下半生。

蔡瀾這一生,活得豐富而有趣,拍電影、寫書、遍嘗美食……

他能環遊世界,也能宅在家裏耐心地給金魚換水,侍奉花草,深夜不眠時,專心臨摹《心經》。

雖被讚譽為「香港四大才子」、「食神」,蔡瀾卻不喜歡這些稱謂。

他說人生似夢,富貴如煙,他只希望自己活成一個「人」:

對父母孝順,對小輩愛護,守時間,守諾言。

於他而言,外在的浮華始終抵不過內心的充實。

是啊,越長大我們越明白,生命的真諦,終究不在外界的熙攘,而在於心靈的自由。

很喜歡的一段話:

「人應當沉靜下來過寧靜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看花聽雨聞香,讀不求有用的書,喝不求解渴的茶。」

珍惜當下,才能過得舒坦,活得自在。

03

中年如秋:生活最好的模樣,是平和與淡定。

網上曾有人問,你覺得最好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說:活得足夠通透,心裏足夠沉穩,眼界足夠開闊。

人到了中年,我們見過了諸多人事,看過許多起伏,逐漸明白生活最好的模樣是從容與淡定。

看過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位國王給畫師們出了一道考題:寧靜。

最終,國王挑選出了兩幅特別優秀的作品。

一幅是秋日裏一汪平靜的湖泊,澄澈的湖面波光粼粼,天上掛一輪皎潔的圓月。

一幅是一個人在大雨如注的午後,躲在屋檐下拿着一個小冊子悠然品讀。

最終,國王選擇了第二幅畫作為最佳作品。

因為人生很少有歲月靜好的安穩,多的是風雨交加和陰晴不定。

比表面的平靜更珍貴的,是即便風雨如晦,也依然偷得浮生半日閒。

人到中年,經歷過疾風驟雨,看過人世無常,逐漸於滔滔歲月中,修得了一份平和與淡定。

我們很少有看不慣的人和事,因為知道每個人都自己的思想和立場。

我們不再輕易與人爭執,因為明白了層次不同的人不用爭,不懂你的人不值得辯。

中年如秋,不甚耀眼,卻不慌不忙,從容入世,在歲月悠悠中感受生命的厚重與遼闊。

04

中年如秋: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里爾克有一首很美的詩《秋日》: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

秋是清冷,是孤獨。

一如生命這趟旅程,無論我們曾趕赴過多少熱鬧,終究要在平淡時光中與自己做伴。

人過了中年,越發喜歡獨處。

不再追求年觥籌交錯,而是在靜謐中回歸於心靈的建設。

村上春樹說,一個人能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

他獨自寫作、跑步,將飄浮的思緒,化作筆下或新奇或哀傷的故事。

楊絳先生一生簡樸,從不參加任何聚會,卻於文字書香中沉澱自己的靈魂。

林清玄在聲名最盛時遠離聚光燈到山中進修,生活清苦他卻反以為樂。

中年以後才發現,那些過得自足的人大多通透,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安放自己。

他們醉心於自己的世界,不為外界的浮華所累,也不被惱人的關系所煩。

作家江曉英說:「一個人獨處,看似會失去很多,但也會收穫很多。」

前半生,我們匆匆趕路,呼朋引伴,以熱鬧為榮。

人生半坡忽覺,一個人的清歡,許多時候勝過萬千浮華。

人活到一定年歲,終將學會刪繁就簡、去偽存真。

從繁華中脫身,回歸質樸與單純,從喧鬧中抽離,尋求內心安寧。

靜而不爭,才能讓生命從容,一切隨緣,才能安然面對人世起伏。

林語堂曾說:「不管我們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應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個階段該完成的職責。」

中年以後,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豐富的安靜,歲月最好的贈禮是平靜與淡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3/166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