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東家起火西家冒煙 中國房企和銀行艱難「排雷」

2012年5月9日,中國上海市幾名清潔工人正懸掛在一棟高層建築物上對外牆進行清洗。

近期,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可謂「東家起火、西家冒煙」,流動性問題和債務違約幾乎成了該行業的「主旋律」。隨着近日各大企業第三季度財務數據出籠,前述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在房地產企業信貸風險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各大銀行和房企的「排雷」行動都進行得十分艱難。

據陸媒《中國經營報》報導,隨着上市房企信用風險的普遍上升,各商業銀行針對房地產業務的風險排查力度在持續加大,排雷頻率也在增加。

報導援引某國有銀行深圳一支行負責人王凱(化名)披露,今年初開始,銀行針對房地產業務的風險排查明顯增強,尤其恆大債務問題出來後,排查力度更大了,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多輪風險排查。而排查行動主要針對企業在建的項目進展、在售樓盤的銷售數據以及其他銀行針對企業有沒有出現收貸等情況。

王凱說:「很多房地產項目都是根據項目的建設周期放款的,現在根據壓力測試和風險監測,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授信審批放款進行了條件限制,對評分不高的企業新的用信審批額度進行了收縮甚至暫停。」

事實上,在最近幾天發佈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的上市銀行中,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報告都特別針對房地產企業風險問題表達了重點關注。

對於中國的大多數銀行來說,房地產企業都是銀行對公貸款中很重要的部分,甚至不少銀行對公房企融資都集中在幾個大型房企客戶,一旦這些大型房地產客戶出現信用問題,對銀行資產質量影響就很大。

標普信評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總額為185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佔6.6%,個人住房貸款佔19.7%;國內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總額約為7.6萬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貸的62%。

就在各大銀行紛紛針對房地產業的貸款業務加大力度進行「排雷」操作的同時,中國房地產企業也不得不進行着艱難的「排雷」。

路透社29日報導稱,從中國恆大、花樣年的債務違約,到新力控股、當代置業的美元債兌付危機,中國房企接連爆雷,觸發了該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但多家企業表示,面臨融資端和銷售端的內憂外困,做還款計劃時,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只能「另尋出路」。

一位大型房企高層對路透社坦言:「現在整個行業確實風聲鶴唳的,今時不同往日,再融資很艱難,以前『借新還舊』的念想現在也斷了。」

報導稱,中國的大部分房企眼下都忙於為境外到期債券預籌資金,特別是有債務相繼到期的,現在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而多家企業已經陷入資金鍊困局。報導引述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已經有企業在做「債券置換」的計劃。

該報導還引述一位不具名的房企人士透露,雖然該公司在最大限度做債務前置管理,但公司的銷售回款堪憂,流動性較緊張,這種現象在同行中不在少數。

另一位接觸多家房企的機構人士也表示,在政策前景偏悲觀的情況下,購買房企美元債環境非常不好,儘管當局的政策有所鬆動,「但敵不過『人心涼』,沒人敢買。」

美國知名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日前對外表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陷入負面信貸循環,高度擔憂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中共政府不太可能放寬房企的融資渠道。穆迪進一步指出,「融資渠道的嚴格收緊,降低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流動性,增加了再融資風險。」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01/166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