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大陸教授:「愛國不需要理由」非常可疑

作者:

「愛國不需要理由」。這是中共宣傳愛國主義時經常鼓吹的一個觀點,也是小粉紅心中顛簸不破的真理。

那麼愛國到底需要不需要理由呢?

我認為需要,而且很需要。不需要理由的愛國乃是一種盲目的愛國,很容易為專制獨裁政權利用。歷史一再證明,鼓吹愛國不需要理由,是古今中外專制獨裁政權忽悠煽動民眾為其充當炮灰常用的一劑毒藥,中共更是樂此不疲。

今年9月27日,大陸的網易網站刊登了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擎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愛國就是愛國,愛國何以成為一種美德?」文中明確指出:「愛國不需要理由」是一種非常可疑的說辭。讀後使我很受啟發。

為什麼說「愛國不需要理由」是一種非常可疑的說辭?

我們知道,愛是一種情感,包含着關懷、忠誠與奉獻這些值得稱道的品質。但什麼是愛呢?劉擎教授分析說,以父母對子女的愛來類比。父母若是無保留地滿足孩子的所有欲求、無條件地支持孩子的一切言行,通常會被看作「溺愛」,甚至人們會說這不是「真正的愛」,因為這最終會害了孩子。的確,有人傾向於將愛描述為純粹盲目的、完全非理性的、無需任何理由的狂熱激情,但這是一種過度「文藝化」的表述,或許有助於探究人性深淵的幽暗之處,卻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源自情感與理性極端對立的二元論,也無從揭示人類關係的真相。在寬泛的意義上說,所有可持存的親密關係都無法排除理性、判斷和反思的維度。

劉擎教授認為,與父母之愛相比,愛國主義更有可能容納理性判斷的維度。因為國家並不具有像家庭(以及宗族、部落、村落、地方社區甚至城市)那樣的經驗具體性和直接可感性。人們對國家觀念的理解,以及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都不是「現成的」而是「養成的」。因此,愛國並非一種「自然的本能」,而是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的情感。教育是一種話語(論述)依賴的活動,也就無法排斥論述的內在要求:理由與判斷。在此意義上,「愛國不需要理由」是一種非常可疑的說辭。

劉擎教授接着告訴讀者,許多思想家主張,愛國主義的忠誠應當包含批判性的維度。著名哲學家麥金泰爾在《愛國主義是一種美德嗎?》的著名演講中,為愛國主義作出了道德辯護。作為社群主義者,他主張國家的某些實踐和規劃(其廣泛的利益)是不可置疑的,甚至承認,在有些情況下愛國主義支持和效力的某種事業「可能並不符合人類的最佳利益」。但他仍然指出,愛國者所忠誠的對象並不是國家權力的現狀,而是「被想像為一種規劃」的國家。一個人可以「以國家真正的品格、歷史和渴望的名義來反對其政府」。

據劉擎教授介紹,晚近出現的兩種理論,更強調「批判性忠誠」的重要性。維羅里的「共和主義的愛國主義」認為,愛國所忠誠的「祖國」不是一個出生地,也非現存的政治制度,而是一個符合公民自由理想和共同自由(正義)的共和國。在此意義上,當現存的政體背叛了自由與正義的理想(例如法西斯時期的意大利),就不再是屬於我的祖國。而哈貝馬斯與米勒等人則主張,愛國主義不是一種現成的、凝固的「認同」,而是由公民通過民主實踐不斷塑造的,其根本理念是「個體相互承認彼此是自由和平等的」,由此尋求彼此可接受的理據,回答「如何一起生活」這一問題。這兩種理論都突出了愛國精神的政治特徵——「愛國」的忠誠是指向一個自由與正義的政治共同體。在此,祖國不是「自然的」國度,而是一個「未竟的理想」。

劉擎教授最後說:「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在越戰和伊拉克戰爭時期,美國有許多反戰人士都以愛國者自居,而現在有不少知識分子甚至將『叛國者』斯諾登標舉為『真正的愛國者』。也只有在類似的意義上,早年許多為反抗國民黨專制統治而鬥爭的中國人被稱作『愛國民主人士』,才是恰如其分的。」

讀完劉擎教授的這番論述,你對「愛國不需要理由」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10/165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