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怎麼讓孩子意識到讀書是為了自己?做好4點很關鍵

你要讀書,不為任何人,只為你自己!只有孩子意識到這關鍵一點,他才能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自己自律。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從哪些細節方面來開發提升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呢?

1.催作業,用結果導向方式

家長發現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時,可以假裝不在乎地問:寶寶,如果今天不寫作業的話,明天老師會怎麼做?

往往孩子會告訴你「被老師罰站、打手心」等,這時,他就會強化不寫作業所帶來的代價印象,從而驅使自己主動去完成作業。

2.改變孩子原有自我學習形象的認知

家長們總會在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給出所謂的合理解釋。結果,孩子聽了之後就給自己貼標籤,造成對自我的錯誤認知,認為「學習,我不行」。

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必須打破原有認知。

家長們可以抓住孩子的一點小進步,鼓勵孩子。把孩子引向對自我積極認知的軌道。

打破那個「我不行」的固有認知,重塑一個「我可以」的自信形象。

3.分解學習任務,及時鼓勵

大目標不夠具體,容易讓人對事件的認知進入盲點。比如,有人和你說,每天早起背唐詩古文,做到了我就給你一百萬。這時,概念模糊,認知不足,往往總是堅持不了幾天就犯規或放棄。

而如果有人和你說,你每天早上5點起床,每天背誦一篇唐詩古文,堅持3個月,就可以得到一百萬。這時,你會很自律地完成這個任務。

所以,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分解學習任務,樹立小目標。當孩子獲得小階段的進步和勝利時,要及時鼓勵,這時孩子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也就有了繼續探索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4.多和老師溝通,及時向孩子反饋學習信息

家長一定要在平時多和孩子老師做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全方位情況,什麼科目基礎穩固,什麼科目比較薄弱,可以如何改善,給孩子有效的建議和意見,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及時調動自身能給予的資源協助,比如請家教。

這樣可以讓孩子對自身學習狀態有認知,從而做出相應的學習調節。

唯有對學習有足夠的認知,孩子才會足夠自律,才不會覺得學習、寫作業是一件苦不堪言、枯燥無趣的事情。

他才會化被動為主動,化厭惡為歡喜,化排斥為自信。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情感他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10/165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