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洞察號」成功探測火星大地震 震動持續90分鐘

「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機械臂上的相機拍攝的圖像。(NASA/JPL-Caltech)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出色完成任務,成功探察到了震級超過4級的火星大地震,震動持續了近90分鐘。

上周六(18日),「洞察號」探測器像過去一樣靜靜地坐在火星空曠的塵土平原上,這時地面開始隆隆作響,震動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當地震儀收集的數據被傳回地球,NASA的科學家們才意識到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一場大地震。

「洞察號」這次記錄了一次4.2級的火星地震,自2018年11月「洞察號」在紅色星球上着陸以來,NASA的科學家們一直想觀察這種大地震。

最近火星上還發生了兩次大地震。在8月25日,「洞察號」探察到了兩次分別為4.2級和4.1級的地震。在這之前,探測器探察到的最大地震是2019年的3.7級地震。

「相對於小地震的數量,火星上的大地震似乎比我們預期的要少,這有點令人費解」,「洞察號」任務首席研究員班納特(Bruce Banerdt)在4月份告訴美國財經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就像使用X射線或CAT掃描人體內部一樣,科學家可以利用火星地震產生的地震波來了解火星核心的構成,對火星內部進行更詳細的觀察。

「通過觀察火星的核心和火星的地殼,了解到在過去45億年中它們都沒有什麼變化,我們可以瞥見地球在早期可能是什麼樣子的」,班納特告訴「商業內幕」說,「火星正在幫助我們了解岩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一般是如何演變的」。

目前,「洞察號」總共探測到700多次火星地震,它們已經揭示了關於這個星球內部的很多情況。科學家們已經了解到,火星的地殼比想像的要薄,相對於地球的地殼,它更像月球的地殼,因小行星撞擊其地殼破碎不堪。

「洞察號」完成這次大任務也充滿了艱險。今年初,因「洞察號」的太陽能電池板上堆積大量灰塵,所以遇到了能源短缺的問題,更糟糕的是,火星在我們的春季和夏季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洞察號」開始逐步關閉其科學儀器,以節省能量來保持自身溫暖。

「洞察號」任務團隊開動腦筋,設計出一個巧妙的方法來清理其太陽能電池板。他們指示「洞察號」用鏟子鏟起泥土,然後在電池板旁邊慢慢地將其倒下。於是一些大的沙粒被風吹起,彈到太陽能電池板上,並帶走了一些頑固的灰塵,在第一次嘗試之後,去掉的灰塵足以使「洞察號」的日發電量增加約30瓦時。

隨後他們又進行了幾次「清理」過程,「洞察號」有了足夠穩定的電力供應,足以讓地震儀在6月和7月運行,同時火星也開始向太陽靠近。

任務團隊正在考慮是否在火星和太陽會合後,即地球和火星位於太陽的兩側時,進行更多的灰塵清潔。由於太陽輻射會影響無線電信號,干擾通信,該團隊將在9月29日停止向「洞察號」發出命令,但其地震儀將在這期間繼續監聽地震。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25/165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