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柳楊4日在中共中央機關報《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從鄭爽代孕、偷逃稅到吳亦凡涉嫌強姦被捕,再到張哲瀚參觀靖國神社,近一段時間,數位娛樂圈流量明星接連翻車,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一向被粉絲熱捧的「完美偶像」竟然劣跡斑斑,精心打造的人設原來只是偽裝的華麗皮囊。在吳亦凡已經被公安機關拘留的情況下,竟然有大批粉絲在網上瘋狂「洗白」一系列令人無語的瘋狂舉動,暴露出年輕人的畸形化審美以及「飯圈」(粉絲圈)追星的種種問題。
柳楊表示,明星橫空出世:流量靠「刷」,人設靠「造」,流量時代,常有一些莫名爆火的小鮮肉突然走進人們的視野。長時間以來,不認識「流量明星」還被認為是落伍的表現,一些老戲骨在綜藝節目中坦言「沒聽說過某人」甚至被罵上了熱搜。一些奇怪的現象令人費解:某某小鮮肉毫無徵兆地橫空出世,剛出道就有人在各個網路平台追着喊「某某勇敢飛,我們永相隨」。而這樣的現象竟然已經普遍化。
柳楊稱,圍繞流量明星形成的龐大產業鏈已經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大量新晉明星的成長之路依託粉絲運營和公司公關,形成套路化的模式:流量靠「刷」,人設靠「造」,評論靠「控」,口碑靠「行銷」。粉絲運營部門負責買粉、買熱搜,組織粉絲打榜、應援、反黑等;而公關公司則從媒體宣傳、網站評分、控評等方面為流量明星輿論造勢、掃清障礙。
流量明星直接關乎巨大而複雜的商業利益,往往成為商戰的棋子。圍繞流量明星展開的番位之戰、粉絲罵戰、惡意攻擊等一系列低俗野蠻的「飯圈」亂象屢見不鮮。
柳楊認為,「飯圈」亂象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文娛行業亂象。上綜藝、炒作、刷資料,小鮮肉經過資本的運作,搖身變為流量明星,再通過跨界在各領域刷臉,逐步被包裝成多棲「小花」「小生」,文娛圈逐漸演化為靠資本不靠作品的行業閉環,行業生態越來越無序。
大量小鮮肉主演的影視劇,一邊是評分持續走低,一邊是熱搜不斷;一邊是毫無口碑可言,一邊是利益方賺得盆滿缽滿。這種毫無邏輯,違背文藝作品發展規律的現象竟然長期存在。而由此引發的「天價片酬」「陰陽合同」「資料造假」等現象也是屢禁不止。
柳楊說,透過現象看本質,流量靠「刷」,人設靠「造」的造星模式傳遞的是一種通過造假不勞而獲的不良價值觀,更是一種人為控評干預文藝評論的錯誤導向。「飯圈」變怪圈,亂象成常態,不僅會嚴重破壞文娛行業生態和網路環境,更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不可逆的誤導。
柳楊表示,「吳亦凡事件」後,網路上曾掀起一波「洗白」巨浪,一批粉絲號和行銷號無知地叫囂著「誰還不犯點錯啊,我就不脫粉」;而在此之前竟然還有一些演員、編劇等為其違法失德行為月台「洗白」,公開發表違背倫理、不講公德的言論,造成了極端不良影響。這種畸形審美和價值觀暴露出美育短板以及社會監管的不足。
狂熱追星的表像之下,粉絲號和行銷號的刻意誤導影響巨大,造就了一批是非不辨、美醜不分的「腦殘粉」。就在去年,網上曝出不止一位老師組織小學、幼兒園班級的學生錄視訊為流量明星應援。視訊顯示:老師問「某某是我的誰?」學生齊聲應答「男朋友。」追星本身並沒有對錯,然而這樣的越界行為顯然是極不妥當的。
柳楊強調,「清網行動」加上家庭、學校、社會的正確引導,才能真正還青少年一個清朗的成長空間,形成正確的審美和價值觀。近日,一位靠作品贏得人氣的流量明星形容藝人與粉絲關係的說法很有啟發性,「『追星』好像普遍被定義成追逐某種閃耀,但我認為藝人與粉絲之間從來不是從屬關係,沒有高低,而是一種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良性『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