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邵逸夫親自迎接,比鄧麗君還紅,隱退30年的「禁唱歌后」近況曝光

上個世紀70年代,鄧麗君的聲音可以說是「一騎絕塵」,不管是舞台風格還是甜美度都無人能及。

不過階段性的成就卻有人比鄧麗君還紅,她也是第一位從寶島紅到香港的歌星,歌曲中演繹的愛恨情仇讓人淚目,就連她唱悲情歌曲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自己流淚。

鳳飛飛、歐陽菲菲、鄧麗君、姚蘇蓉四大歌后,每一位都曾給那個時代注入動聽的旋律,在那個不是很開放的年代,她們四人都先後因為「禁唱歌曲」被警告。尤其是姚蘇蓉。

《秋水伊人》、《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這些被視為經典的歌曲中都有那個年代格格不入的元素。「櫻紅的唇,火樣熱烈的吻,也不能留住負心的人,難道說你是草木……」

姚蘇蓉一個被時代忘記的頂尖歌手,一個讓周杰倫「傳承」的歌手,一個讓張國榮如痴如醉的歌手,一個讓邵逸夫親自迎接的歌手。發生在她的事情遠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如今的她又在哪裏呢?

8月28號晚,據新加坡媒體消息稱,姚蘇蓉早已經移居大馬30年的時間,近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原因,姚蘇蓉已經有1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沒有出門。

不過姚蘇蓉並不擔心,也不嚮往城市生活,而是寄情于田園,再加上家中有三個保姆,生活自然富裕無憂愁。近年來,姚蘇蓉開始有了信仰,每天都會花2個小時的時間抄佛經。

悲苦童年

很多成名的藝人都沒有用自己的本名,比如說成龍劉德華等等。姚蘇蓉也是如此,不同於這些人,姚蘇蓉是被收養的。

出生於四川貧困家庭的姚蘇蓉,父母姓劉,家中有八個兄弟姐妹,為了讓所有的兒女都好好活着,所以姚蘇蓉的親生父母就將其送給一對沒有子女的好朋友,好朋友夫婦姓姚,這才有了「姚蘇蓉」這個名字。

後來因為各種情況,姚蘇蓉的父母輾轉來到島內生活。天生的音樂感覺,再加上當時島內的音樂水平很高,姚蘇蓉便喜歡上了唱歌。

在當時,歌星並不是一個很讓人認同的職業,所以姚蘇蓉的養父母十分反對這件事情,不過這並沒有阻止姚蘇蓉唱歌的心,偷偷買了火車票到歌廳演唱。

禁唱歌后

1966年,姚蘇蓉參加電台舉辦的歌唱比賽,由於歌聲優美動聽,獲得當時評委的高度讚揚,由此獲得冠軍,並與當時的海山唱片公司簽約,從而成為樂壇的新秀。

一年之後,姚蘇蓉唱了一曲讓人至今都難忘的歌曲,那就是《負心的人》,這首歌曲所包含的情意直到現在都讓人感到「迷糊」,不過也是這首歌成就了姚蘇蓉。

當時在島內有邵氏電影的經理馬芳蹤,聽到姚蘇蓉的歌曲《秋水伊人》,並為其取名「淚盈歌后」,從此姚蘇蓉在歌壇有了封號,樹立獨特的形象。

1969年由甄珍主演的電影《今天不回家》迅速在當時的影壇掀起一陣風潮,甚至波及到香港。演唱這部電影主題曲《今天不回家》的姚蘇蓉也自此走上人生巔峰。

由於《負心的人》以及《今天不回家》都在當時被列為禁歌,所以姚蘇蓉也有「禁歌歌后」這個稱號。

到達香港

鄧麗君和姚蘇蓉相差八歲,但卻被列為同一個時代的歌手,兩人在1966年首次登上《群星會》,不過姚蘇蓉到香港的時間要早於鄧麗君,所以整體來說,在這個階段比鄧麗君還要紅。

因為電影的火熱,從而帶動歌曲演唱者的火爆,當時姚蘇蓉赴港的時候萬人空巷,邵氏電影總裁邵逸夫還親自到碼頭迎接,並力邀她拍片,姚蘇蓉成為第一位從島內紅到香港的歌星。

當時的香港娛樂圈涉及到整個東南亞,在經紀公司的力推下,姚蘇蓉的名聲傳遍整個東南亞,再加上深具特色的歌喉,姚蘇蓉便有了一個新的稱號「東南亞歌后」。

急流勇退

此後的《像霧又像花》、《情人的眼淚》等等都成為了幾代人的經典。伴隨時代的進步,餐廳秀也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電視成為當時的主流。

因為不想在那樣的環境下唱歌,也不想再次融入電視的時代,所以姚蘇蓉選擇隱退,這一年她46歲。

1991年姚蘇蓉結束泰國演唱會,第三天便宣佈隱退,隱居吉隆坡。

自此過着田園隱居生活。

這期間,她愛上了寫字,描摹書法,每天抄經送給困難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像過往唱歌一樣,天天自在。

與周杰倫、張國榮

07年周杰倫與桂綸鎂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上映,並收穫了不俗的票房和評價。這部電影中有那麼一個場景使用了姚蘇蓉唱的老歌「情人的眼淚」,使退隱的姚蘇蓉歌聲再次風靡,姚蘇蓉本人深感意外。

這首歌曲也是周杰倫非常喜歡的歌曲,同時也是張國榮的最愛。

第30屆金馬頒獎禮上,姚蘇蓉以三首歌曲風靡全場《負心的人》、《今天不回家》、《像霧又像花》,坐在下方的張國榮聽後,主動到後台找姚蘇蓉合影,並留下了這珍貴的一刻。

褪下光環,享受生活,姚蘇蓉過得十分快樂。不過因為疫情,她已經有兩年沒有和子女見面,所以十分想念他們。

人生到了這個年紀,肯定會回首以往的歲月,但姚蘇蓉對自己的一生卻沒有遺憾,塵世紛擾三千事,泰然處之、一笑而過,無欲無求,心靈富足。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裕豐娛間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30/163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