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暴雨過後,「逼捐」開始了?

作者:
在這種「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氛圍之下,有一種可怕的戾氣也在網絡上迅速蔓延。許多人熱衷於搞「捐款攀比」,一些企業和明星藝人因為「不捐」,或者被認為「捐少了」,遭到窮追猛打。

河南暴雨,災區人民的不幸遭遇觸動了國人的心弦,各界紛紛捐款捐物,馳援河南,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

據媒體統計,目前總共有超過50家企業宣佈捐款,總額突破20億元。一些明星藝人也投身其中,許許多多普通人同樣慷慨解囊,這一幕幕場景令人動容。

然而,在這種「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氛圍之下,有一種可怕的戾氣也在網絡上迅速蔓延。許多人熱衷於搞「捐款攀比」,一些企業和明星藝人因為「不捐」,或者被認為「捐少了」,遭到窮追猛打。

比如小米宣佈捐贈5000萬元後,網友留言馬上出現了兩種聲音:

1.才5000萬?騰訊都1個億。

2.小米好樣的,xx品牌呢?

有些人盯上了星巴克,稱「星巴克居然才捐了500萬,在中國一個財季營收9億美元這麼摳門哈!」

還有些人diss李寧,「維護國貨的時候我那麼支持你,但是這次河南居然沒有捐款。」

一些新消費品牌也被網友修理了一番,比如有網友寫道:茶顏悅色和茶百道都沒捐款,狠狠的失望了。而且還在裝死。

至於某些明星的捐款,更是被罵的體無完膚——

「不是頂流嗎,就捐幾十萬?」「掙了人民那麼多錢就捐這麼點?」「一部戲賺了幾千萬就捐這麼點啊?」……

李佳琦宣佈捐款100萬元,有人吐槽:一場直播賺幾百W,捐的太少了…

angelababy宣佈捐款50萬元,下面網友熱評的第一條就是:能說說我的第一反應嗎,捐這麼少好意思嗎?

迪麗熱巴宣佈捐款50萬元後,各種嘲諷聲音不斷。比如有人就說:人家捐了一天工資的四分之一了,你還要怎麼樣捐多捐少,是人家的自由,人家的錢買只手錶、買個包不好嗎,非要捐給不認識的人。

歌手程瀟捐款10萬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罵聲一片。程瀟發文回應「捐也說不捐也說,捐的少了也說,捐的多了也說」,結果引來新一輪網暴。

這樣的一幕幕何曾相似!我記得,汶川地震之時,王石就曾因為「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普通員工限捐10元,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等言論,成為了輿論的眾矢之的。

武漢疫情爆發之時,黃曉明夫婦最初捐款20萬被罵慘,逼得他們不得不先後三次追加捐款捐物。

我感到擔憂,這種「逼捐」風氣的盛行,已經讓某些公益慈善變了味。

任何公益慈善,都只能是一種發自內心善舉,它不能被裹挾,不能被要求,不能被強制。慈善一旦成為強制,和敲詐勒索沒有什麼兩樣,而無論其有着多麼高尚的名義。

企業或明星,無論他們的捐款數額是多少,都表達了他們的一份愛心,都在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幫助同胞渡過災難。這樣的愛心,絕無高低之分。

7月22日,一些家有嬰兒的鄭州市民接受救援。

有些企業或明星沒有公佈捐款數額,第一,這不代表別人一定沒有捐,第二,即便不捐,也不代表人家沒有責任感,沒有愛心。畢竟,我們的社會,需要幫助的不僅有河南災區,許多企業或明星在其他公益慈善領域,照樣可以有不俗的表現。

我一直認為,公益慈善跟着新聞熱點走,未必是好事。因為,公眾愛心突然大爆發,使得捐款捐助集中流向某一個地方和某一個人,反而可能帶來重複和浪費。相反,那些不跟着新聞走,把公益慈善作為一項日常的事業來做,那些行事低調,甚至從不聲張的企業和明星,其實更值得敬重。

其實,關於此次河南暴雨的捐款問題,我覺得最該關注的,不是企業或明星捐多捐少的問題,而是,如此龐大的捐款流向了少數幾家當地官方慈善機構,最終會怎麼花的問題?

這些慈善機構收錢的時候十分高調,花錢的時候是不是同樣也高調一下。公眾的愛心不容辜負,期待能夠公佈這些捐款最終的「使用清單」,讓我們看一看,這些錢到底花得及不及時,公不公平,透不透明!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魚眼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23/162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