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美加邊境馬上重開,唯獨這類人不許過境

據樂活網報道,疫情以來,美加邊境已經關閉超過整整一年,從去年3月21日起,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禁止包括已接種和未接種疫苗的旅客在內的所有非必要旅行,以幫助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目前,美加邊境封鎖定於7月21日為止。

即使美加邊境大幾率在本月解封,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明確表示,有一個群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禁止進入加拿大。

01、一視同仁美國鄰居不打針不讓進

福布斯最新消息,特魯多明確表示:加拿大不會很快接受任何來自其他國家的未接種疫苗的遊客。

包括「鄰居」,美國訪客。

特魯多表示,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允許未接種疫苗的美國旅客入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發生。

自2020年3月21日以來,美加兩國之間的邊界已對所有非必要旅客(已接種和未接種疫苗)關閉。最初封邊界一個月,但之後逐月延長。

在整個疫情期間,美國和加拿大之間只允許必要的貿易和旅行可以跨境來往。

但隨着加拿大政府重開國門,本周(7月1日)開始實施放鬆入境旅客的邊境措施第一階段,卻唯獨對鄰居美國依然嚴厲封鎖,難免說不過去。美加邊境7月21日鐵定解封的聲音也高漲。

02、旅行新規之下入境量增約25%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表示,自本周一對打了兩針疫苗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公民免除隔離規定以來,入境交通量增加了約25%。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旅行者分部副總裁Denis Vinette表示,本周末,入境人數可能會增加更多。

在旅行新規之下,想入境加拿大的人中約有一半被拒,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完全接種疫苗或接種了未獲准在加拿大使用的疫苗。

據7月6日美聯社和底特律自由新聞聯合報道,特魯多表示加拿大政府希望在未來幾周內宣佈全面重新開放邊境的計劃。

7月5日,加拿大開始允許接種兩針疫苗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可以通過搭乘飛機或驅車方式入境加拿大。

目前只有接種了加拿大衛生部批准的四種疫苗之一(輝瑞-BioNTech、Moderna、阿斯利康-牛津或強生)後兩周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入境時可以免於隔離。

他們還必須在出發前使用ArriveCAN應用程式或門戶網站記錄他們的疫苗接種詳細信息,以及三天內的COVID-19陰性測試結果。ArriveCAN門戶可以通過Apple或Android應用程式訪問,也可以通過聯邦政府網站canada.ca在線訪問。

但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發佈消息稱,對於未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旅行規定沒有其他變化。如果他們飛往加拿大,仍然必須在酒店停留3天,進行14天隔離和三項必需的新冠檢測。而所有的觀光客,即便是已經打了兩針疫苗,目前仍然被禁止在境外。包括是到加拿大來觀光、購物、進行季節性徒步旅行的旅客都不被允許入境加拿大。

03、加拿大人有多歡迎美國訪客?

根據Nanos Research的最新一項民意調查「希望加拿大何時取消所有加美邊境旅行限制」時,草原三省的居民高比例希望美國客人能進來加拿大。

不過,BC省支持立即重開美加邊界的加拿大人就少多了,僅有13.6%,安省為13.7%,魁北克省為10.4%,大西洋省份僅為4.6%。

草原三省(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曼尼托巴省)的比例翻倍,約27.9%。

難怪本周特魯多公開講話時透露,雖然「未接種疫苗的遊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被允許進入該國」,但他確實提到政府正在努力在未來幾周內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完全接種疫苗的遊客進來加拿大。

04、熱浪持續超過3000萬人處在高溫警報範圍

以往的夏天,從美國過來BC省白石等城市度假旅行和避暑的人可不少。

今年美加邊境一旦通關,很可能BC會首先迎來一波美國客。

而現在美國西部多個州的居民因為氣溫飆升,已經有超過3000萬人處於嚴峻的高溫警報之下。

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的大部分地區已發佈最高級別的高溫預警。

最高級別的高溫預警意味不僅僅是老年人或本身生病的人,會因為持續高溫而面臨極高的生命危險,而是預警範圍下的所有人都會處在這樣的風險之中。

未來一周,幾乎整個加利福尼亞州都將受到熱浪影響,據CTV新聞消息,多地的每日氣溫記錄將被打破。

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國家氣象局(NWS)辦公室表示:「高壓將繼續主導南部大盆地,並在下周初產生主要熱浪。」「在某些地區,將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溫紀錄。」

拉斯維加斯有可能在本周末再破高溫歷史記錄,目前的最高溫紀錄為42攝氏度。

本周末薩克拉門托也有很可能打破45攝氏度的歷史最高氣溫。

昨日,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達到54攝氏度的高溫,接近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溫度。1913年,在同一地點錄得歷史最高溫56攝氏度。

熱浪要是能殺死新冠該多好。

那美加邊境怎樣重開都不成問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樂活網 FX168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13/161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