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一月風暴——文革記憶

作者:

圖為:《丹東日報》1967年1月21日第三版,報道了本市八三一造反派「接管」公安局以及中共丹東市委表態支持的「緊急通知」。

(一)

1967年1月,全國出現了「奪權」浪潮,文革史稱「一月風暴」。不過,起初叫「接管」,後來,統稱「奪權」了。

13日,《丹東日報》頭版出現了令人醒目的套紅字體:

丹東日報社紅色新聞兵革命造反團

告讀者書

毛主席教導我們:「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揭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幾千年來總是說:壓迫有理,剝削有理,造反無理。自從馬克思主義出來,就把這個舊案反過來了。這是一個大功勞。這個道理是無產階級從鬥爭中得來的,而馬克思作了結論。根據這個道理,於是就反抗,就鬥爭,就干社會主義」。

下面便轉入黑體正文——

革命造反派戰友們!革命的同志們!

我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宣告:從一月十二日二十點起,我們《丹東日報》紅色革命造反團接管了丹東日報,我們決心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一刀兩斷,我們堅決聽毛主席的話,緊跟毛澤東思想,堅定地站在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路線這一邊。

《丹東日報》在無產階級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中獲得了新生,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又一勝利,是丹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勝利。

今天,我們《丹東日報》的革命造反派決心大造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反,大造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反,大造一切腐朽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反,大造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的反,大反特反,一反到底,阻力在大,決不回頭。

小城的報人竟然一刀割下「黨的喉舌」,如此「犯上作亂」,哪來的膽子呢?

1月4日,上海《文匯報》社「星火燎原」革命造反總部宣佈「接管」了《文匯報》。次日,上海《解放日報》社「革命造反聯合司令部」宣告「接管」了《解放日報》。由此,揭開了「一月風暴」的序幕。顯然,《丹東日報》被「接管」是歩其後塵。並且,與《文匯報》的「告讀者書」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將「上海」改為「丹東」而已。結尾的九條口號也是照抄,「小報抄大報」這也是文革的時尚,當然是小丹東照抄大上海了。報紙一向「姓黨」,如今落入造反派手中,讀者感興趣的是:它將會是一張什麼樣的面孔呢?《告讀者書》做了一個亮相:

《丹東日報》必須成為一張革命造反的報紙。在這場尖銳的階級鬥爭中,我們堅決一邊倒,最鮮明的倒向革命造反派一邊,為革命造反派擂鼓助威,搖旗吶喊……

(二)

21日,「革命造反派的報紙」——《丹東日報》發表了如下一條「重磅」新聞——

產階級政權一定要牢牢掌握在革命造反派手中

全市革命造反派大聯合接管市公安局

大革命群眾熱烈歡呼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又一新的勝利

本報訊:一月十九日全市紅色革命造反者聯合組成「軍事管制委員會」對丹東市公安局實行軍事管制,這一革命行動,受到全市工人、農民,革命群眾、革命知識分子以及革命幹部的歡呼,堅決支持,他們最熱烈歡呼紅色革命造反的革命行動好得很!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又一新的勝利,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

文章報道了造反派從「查封」、「接管」以及組成「軍管會」的過程。文中配有一張「本報記者攝」的圖片,即公安局門前人頭攢動,圖下文字:我市紅色革命造反者聯合起來,於十九日接管了執行資產階級專政的公安局。這一行動好得很!受到真正革命者的熱烈擁護。圖為群眾爭閱傳單。

警察局,東北人叫「笆籬子」,據說是隨「老毛子」的叫法(俄語)。中共進城後改稱公安局,也比喻為「刀把子」。可是,一夜之間,「刀把子」被奪了,而掌握「刀把子」的上頭卻拍手叫好——

中共丹東市委緊急通知

各縣(區)委、各黨委、總支、支部:

丹東市公安局幾年來由於被一小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所把持,在對敵鬥爭和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中,推行一套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路線,嚴重地削弱了無產階級專政的職能作用。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仍然頑固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違抗中央指示,利用專政工具箱,鎮壓群眾運動,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對此,我市紅色革命造反派於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十八時,正式組成丹東市紅色革命造反者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丹東市公安局的領導權。

這是一種革命的行動,是符合黨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的,市委表示完全同意並堅決支持。希各級黨委立即向廣大幹部和群眾進行教育,堅決執行貫徹和執行軍管會的命令……

「通知」的下半版是本報評論員文章《革命造反派的行動好得很!》,版面頂端是一行黑體大字「革命造反精神萬歲!」,左側是條豎幅,有毛的頭像和語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們不干,誰干?

中共的文件向來是先黨內後黨外,先幹部後群眾,而「緊急通知」一竿子插到底,赫然於報端,可謂「史無前例」。如果說,「丹報」在為造反派的「接管」而「擂鼓助威」,那麼,市委便是為之「鳴鑼開道」了。

(三)

文革年代,作為小城丹東的市報,一般頭版、二版均為北京消息佔據。所以,本市頭版頭條的「重磅」消息,也只能排在第三版了。但「言猶未盡」,因為,既然,造反派已經「接管」了公安局,並且成立了軍管會,那麼,總要「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這便體現在第四版——

丹東市紅色革命造反者關於接管公安局的佈告

丹東市公安局由於被一小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所把持,在對敵鬥爭和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上,竭力抵制毛澤東思想,推行一套修正主義路線,把無產階級國家專政機關變為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工具。特別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仍然站在反動的資產階級立場上,對抗中央指示,動用國家專政的工具,竭力保護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頑固分子,並且互相勾結,採取各種形式,顛倒黑白,製造混亂,實行白色恐怖,鎮壓革命群眾運動,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當革命群眾對這一小撮人的罪惡進行了揭發和批判,並經省委批准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之後,他們仍幕後操縱着公安局的大權,頑固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刻意製造事端,掀起武鬥,造成流血慘案,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維護無產階級專政,保護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我們全市革命造反者,決定從一月十九日十八時起,正式組成丹東市紅色革命造反者公安局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丹東市公安局的領導權,即日起丹東市區的公安保衛工作的領導,由丹東市紅色革命造反者公安局軍事管制委員會負責。

這是在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引導下,革命造反派實行大聯合,粉碎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新反撲的偉大勝利,是從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手中奪權,建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新秩序的偉大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新勝利。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全市革命人民,紅色造反派戰友們,我們要在光焰無際的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進一步聯合起來,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極少數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頑固分子手裏,把領導權奪過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裏。同時,更加百倍提升警惕,嚴防一切敵人的陰謀破壞和反革命復辟活動,誓奪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新勝利。

此布

丹東市紅色造反者公安局軍事管制委員會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

丹東市紅色造反者公安局軍事管制委員會

第一號通令

一、丹東市公安局全體幹警,包括治安、民警、防空、保衛、交通、看守等一切工作人員,必須服從軍管會命令堅守工作崗位,不准違抗,否則,按軍法懲處。

二、一切革命群眾和廣大人民群眾,要提高警惕,協助軍管會保持好社會治安,嚴防階級敵人的一切破壞行動,誓死保衛毛主席,誓死保衛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三、嚴正警告一切階級敵人。你們是我們專政的對象,只准你們老老實實,不准你們亂說亂動,只准左派造反,不准右派翻天,如有搗亂、破壞,嚴懲不貸。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

(四)

在一月風暴的裹挾下,《丹東日報》、市公安局被造反派所「接管」,對小城而言是一場「天翻地覆」。大多數市民感到迷惑不解,自古以來,朝廷歷來都是鎮壓「造反」的,如今卻是「完全同意並堅決支持」,這是否意味着欲擒故縱,以待「秋後算賬」呢?因為,朝廷是精通「權術」的,玩弄「群眾運動」於股掌之上。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大都隔岸觀火,優哉游哉,不肯參加群眾組織,被稱為「逍遙派」。這,在造反派的眼裏是不屑一顧的,或者嗤之以鼻,因為,這把火是毛主席親手點燃的,並且諄諄教導「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而你卻袖手旁觀,這豈不是對領袖的「不忠」嗎?「忠不忠看行動」——「毛主席揮手我前進」,這才叫噹噹響的鐵杆造反派。當時,參加「接管」行動的有六十餘個組織,其中有三大「領頭羊」,即二中八三一,赫赫有名的學生組織;市職工造反總部,以工人為主體;市直機關紅色造反團,主要由一些官員組成。由於二中八三一幾乎家喻戶曉,所以,市民習慣把這一派叫做「八三一」。在運動初期給黨委、工作組貼大字報而遭到打擊的人,大都在八三一派組織之中。經過批判「鎮壓群眾」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這些人擺脫了受壓的困境,迸發了一股強烈的造反精神,所以,「敢為天下先」,掀起了小城的一月風暴,接管「筆桿子」(報社),又奪下「刀把子」(公安局),既有「擂鼓助威」的,又有「鳴鑼開道」的,這怎能不讓八三一派揚眉吐氣呢?他們抬着偉大領袖的畫像,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走上街頭,盡情地歡呼,時而口號震天,時而歌聲如潮,整個江城沸騰起來了,無論是學校還是工廠,也無論是機關還是街道,聲援的大字報如同雪片,紛紛表示要和八三一「站在一起」,一時間,參加八三一組織的群眾如過江之鯽。於是,原本是「受壓」的少數派,一下子,迅猛發展起來,由六十多個造反組織增加到一百多個,頗有些勢不可擋。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6/158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