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重慶談判時共軍如此猖獗 因為已經摸清了美國的底線

—美國三次誤判中共的歷史教訓

作者:
共黨拒不接受,只同意三人小組前往調處,實為扯皮。如此協議,百無一用。難怪就在談判期間,共匪就在撤離蘇軍知會下,突襲四平,消滅先遣守城國軍,抓捕政府接收官員,委任共匪自己的省市委書記。共匪如此猖獗,是因為已摸清美國的底線,即以談判解決衝突,以退讓避免戰爭,以妥協尋求和平。於是它們在本溪、四平集結二十多萬兵力,阻斷國軍北上通路,企圖獨霸北滿。

國民政府的方針是,依據中蘇條約堅決收復東北,如遇共軍阻擋則消滅之。但馬歇爾反對軍事衝突,再拉政府與中共談判東北停戰,把在東北沒有法定地位的中共與政府對等。蔣中正提出政府為恢復主權必須佔領之地區共軍需退出;蘇軍撤離地區共軍不得先行佔領。但共黨拒不接受,只同意三人小組前往調處,實為扯皮。如此協議,百無一用。難怪就在談判期間,共匪就在撤離蘇軍知會下,突襲四平,消滅先遣守城國軍,抓捕政府接收官員,委任共匪自己的省市委書記。共匪如此猖獗,是因為已摸清美國的底線,即以談判解決衝突,以退讓避免戰爭,以妥協尋求和平。於是它們在本溪、四平集結二十多萬兵力,阻斷國軍北上通路,企圖獨霸北滿。

幸虧此時(1946年3月)馬歇爾回國述職,蔣介石得以暫時擺脫美國的拘絆。他命令國軍全力向北推進,一舉消滅共匪叛軍主力於四平,史稱四平街會戰。

此役國軍出師有名,士氣旺盛,參戰國軍中包括在緬北大勝日軍的新一軍、新六軍,士兵訓練有素,全副美式裝備,擁有共軍前所未見的強大火力,與空軍配合形成立體攻勢,銳不可當。

然而,就在會戰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美國「婆婆」又急忙趕回。

如果說那時蔣介石對馬歇爾返華唯恐避之不及,那麼共匪方面則翹首以盼多時了,因為儘管毛澤東嚴令共軍不惜任何代價死守四平,在國軍強烈炮火下,共匪軍事和心理防線都已瀕臨崩潰,它們急需「和平使者」馬歇爾壓迫政府停戰。[18]

國民政府的美國盟友,被垂死掙扎的共匪視為救星,也是國共東北戰場上的一大奇觀。奇就奇在,馬氏果然不負「共」望,對政府正義之師橫加指責,聲色俱厲;奇就奇在,馬氏回國的同一天,共匪又攻佔長春,再次公然違反停戰令,馬歇爾卻仍堅持妥協對政府有利;[19]奇就奇在,這位綏靖使者甚至還不如臭名昭著的張伯倫,因為張氏在希特拉撕毀協議後,還知道改弦易轍向德國宣戰。蔣在日記中說,「近察馬歇爾之心理及其態度,乃極以對共交涉之破裂或停頓為慮。時現恐懼與無法應對之情態,其精神幾已完全為共黨所控制,一唯共黨之要求是從,無敢或違,凡與共黨心理牴觸之條件,皆不敢向共方試談,其畏共之心理竟至如此。」[20]

這一回合,蔣中正拒絕向美國的壓力屈服。國軍將士上下用命,勢如破竹,先下本溪,再破四平。林彪不及毛澤東回電批准,率殘軍向北滿全線潰退,已把長春作為首都的東北局亦棄城北逃。共匪敗軍失魂落魄,狼奔豕突,丟盔卸甲,亂作一團,投降脫隊者不計其數,包括林彪的心腹作戰科長,林本人在逃命途中也遭士兵奚落。

這是剿共戰史上難得的一場勝利,蓋因蔣中正力排馬歇爾的干擾,國軍終於可以放手施行最高統帥的剿共決策,因而也是一場揚眉吐氣、酣暢淋漓、軍心大振、人心大快的空前大勝。

然而,林彪在戰場上慘敗,馬上換周恩來出場發動外交攻勢,指責馬歇爾包庇政府,擴大衝突,破壞和平。這正戳到馬氏「公平調處」的痛處。本來他就反對國軍反攻四平,取勝後國軍繼續追殲更令其惱火,顯示出他調解失敗的無能。在共匪挑撥下,馬歇爾氣急敗壞,魔性大發,聲稱其本人榮譽和信用受到損害,硬逼蔣中正立即下令國軍停止追擊,並以退出調停和取消五億援華貸款為要挾。蔣在5月27日日記中說:「周恩來之奸謀狡計,自在意中,而馬歇爾氏之心意,亦一如往日,只希望我立即下令停戰,俾其個人任務,得以迅速達成,而不顧我國脈民命之存亡絕續,為可慨也!」

那時,追殲國軍前鋒已過松花江,直逼共匪東北局所在之哈爾濱,將其一網打盡,指日可待。共匪惶惶如喪家之犬,根本無力再戰。6月2日,林彪在給毛澤東電報中哀嘆,無法阻止國軍佔領齊哈,若退出齊哈而得停戰,亦屬萬幸;準備游擊,放棄齊哈。[21]

但是,在馬歇爾歇斯底里的脅迫下,蔣介石權衡再三,在保證國軍有權隨時攻擊的前提下,為維持與美國的關係,決定從1946年6月6日起停戰七天,恢復和談。這就是倍受詬病的第二次停戰令。

馬歇爾何以如此畏共?主要是擔憂國軍與共匪開戰會惹惱蘇聯並將美國捲入。而實際上,斯大林和毛澤東都視與美國衝突為畏途。蘇聯大使就曾警告中共不要在東北過於放肆,以免惹起美軍入滿的絕大危險。但與美國的僵化的政策相比,蘇聯為保護中共則不拘一格,不遺餘力。[22]當馬歇爾干涉中國內政,強推和平統一時,蘇軍以不干涉中國內政為由,放任共匪在東北攻城掠地;當馬歇爾主導政府與共匪談判停戰時,蘇軍則鼓勵共匪在蘇軍撤離地區(如四平、長春)放手大打;當美國軍官在軍調部與共匪扯皮爭吵時,蘇聯軍事顧問直接加入共匪的文盲大軍操作火炮,坦克等現代武器。蘇聯表面上支持國民政府,實際上暗助中共;美國名義上承認國民政府,實際上袒護中共。蘇聯是中共的保護傘並不意外,可美國也充當起中共的保護神則令人扼腕。

沒有馬歇爾,就不會有第一次停戰令,更遑論第二次。沒有第二次停戰令,共匪就難脫在東北覆滅的命運。共匪雖然在四平兵敗,卻借馬歇爾之力保住了北滿,成功地實現了與政府平分東北的戰略目標。它們利用停戰建立根據地,收編數十萬偽滿武裝和上萬日軍技術兵員,外加收繳日軍精良武器和兵工廠,並通過北滿鐵路得到無數蘇聯提供的軍火。半年以後,以國軍現有兵力已無法抗衡重整旗鼓之共匪。由於馬歇爾的干預,國軍失去了稍縱即逝的戰機,在東北短暫的戰略優勢付諸東流,所以雖然大勝四平,卻最終丟掉了整個東北。正如蔣氏自己所總結的,「從此東北國軍,士氣日漸低落,所有軍事行動,亦陷於被動地位。……故三十七年冬季國軍最後在東北之失敗,其種因全在於這第二次停戰令所招致的後果。」[23]

按理說,共匪大敗時乞求停戰,在隨後的談判中政府應處於絕對上風。但是馬歇爾的介入反使共匪格外強硬,對政府所提五條方案一概拒絕,一味胡纏。比如,政府要求共匪交出蘇北「解放區」,共匪則要政府退出南京;政府要共匪退出熱察,共匪卻要政府撤出平津。停戰令期滿,政府陷入兩難。欲戰,美國通不過;欲和,共匪不讓步。國府作為有理和實力方,停戰之後一無所獲。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2/157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