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智者能容萬物,愚者難容一人。
其實,人與人之間境界的不同,就在於量的不同。
智者之所以能容萬物,皆因他們有三量:聲量、膽量、度量。
聲量: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常言道:「以聲服人,口雖服之,心中必有罅隙;以德服人,口雖不言,心中自然敬服。」
可見使人敬服的是你的德性,而非你的「河東獅吼」。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喊叫,那麼統治世界的將會是驢子。
德性是人的靈魂,人失去了靈魂,剩下的必然是毫無生命力的軀殼。
有德之人,如同筆直又巍峨的高山,令人由衷敬佩、令人望而生畏。
正如《白鹿原》一書中的主人公:白嘉軒。
白嘉軒是白鹿村的族長,時常有人因生計問題,要賣自家地,就去賣給白嘉軒。
有一天,李寡婦因家中困難想賣地維持生計,怕別人給的價錢不好,於是托冷先生找到白嘉軒說賣地的價錢。
白嘉軒慷慨地說:「孤兒寡母,別說賣地,就是周濟個三斗五斗也是應該的,再加五斗。」
李寡婦對白嘉軒感激涕零。
第二天,白嘉軒去看地的時候,發現鹿子霖在翻耕李寡婦這片地,大為驚奇。
白嘉軒問道:「子霖兄,你咋在我地里插鏵跑馬?」
鹿子霖很驚訝:「這是我的地呀,李寡婦欠我錢,說用這塊地做抵押。」
白嘉軒大為惱火,一把扯了鹿子霖的犁,倆人廝打起來。
冷先生知道倆人打架的消息後,連忙趕來拉架、調和。
原來,李寡婦確實把地以抵押的形式賣給了鹿子霖,後來發現白嘉軒給的價更高,又偷偷地賣了第二遍。
這才讓白鹿兩家爭論了起來。
後來,因為李寡婦一個人撐起一個家確實挺困難,就由冷先生做中間人,和白鹿倆人商量,周濟李寡婦一些銀子,同時把地還給她。
白鹿倆家一拍即合,誰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寡婦的地,同時倆家都周濟了李寡婦一些銀子,供她生活所需。
這件事被當地的縣令知道了,縣令深感白鹿倆家的德性,因此特批了一塊石碑,栽在了祠堂的院子裏,名曰:「仁義白鹿村」。
常言道:「有理不在聲高。」
無論是能力還是底氣都不能通過聲量的高低來證實,但是可以通過德性的表現來凸顯。
以聲壓人,以武治人,皆不如以德服人;
因為唯有德性,能使人心服。
膽量:臨陣退縮,不如迎難而上
歐陽修曾經說過:「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
事情能不能做成,關鍵在於當事人有沒有膽量去做。
膽量之於人,好比利刃之於鋼刀。鋼刀有了鋒利的刃才能無堅不摧;人有了膽量方能攻克難關。
說到膽量,三國時期名將趙雲,可算是典範。
當時,劉備投靠了劉表,暫居新野安身,曹操舉兵來攻取荊州。劉備聽說了這個消息,大驚失色,決定帶着老百姓一起到江陵避難。
劉備令張飛斷後,令關羽去江夏求救,令其他人保護好老百姓,卻獨獨把自己的親人家小託付給了趙雲。
趙雲面對劉備的託付,沒有絲毫遲疑,立馬護送着二位夫人、阿鬥和大家緩緩向江陵行進。
剛走半路碰上了曹操的軍隊,趙雲單槍匹馬往來衝突,與曹軍從夜半廝殺至天明,等回過神來,發現劉備的家人不見了,關鍵是還有阿鬥呢!
趙雲想:「主公把二位夫人和阿鬥託付給我,如今卻失散在軍中,我有何面目去見主公?」
趙雲回頭望見曹操軍隊黑壓壓一片,如漫天烏雲以排山倒海之勢翻湧而來,但他沒有猶豫,立馬掉頭衝進了危險之中。
他勢必要找到二位夫人和阿鬥。
在他反身尋找二位夫人和阿鬥下落的同時,他從曹軍手中救了糜竺和甘夫人,並且擊殺了曹軍多名大將。
最後,在一口枯井旁邊找到了糜夫人和阿鬥,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投井自盡了。
趙雲懷抱着阿鬥,以一己之力對抗曹操大軍,一邊砍殺,一邊撤退。
令曹操本人看了都覺得膽氣驚人、威猛無比;雖然是敵對方,都不忍心令士兵放冷箭。
最終,趙雲成功地救出了阿鬥。
臨陣退縮是愚者的無能,迎難而上才是智者的選擇。
倘若遇事便退,退久了你將無路可退;唯有勇敢向前,你才能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膽量是逆境中綻放的光芒,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膽量才能看見光照進來的方向。
度量:孤芳自賞,不如海納百川
孤芳自賞是弱者自尊心脆弱的表現;海納百川才是智者內心強大的證明。
正所謂:「欲成大業,必有大度量;欲有大度量,必始於能容眾人。」
當年戰國末期,秦朝一家獨大,其他六國總是擔心秦朝會朝它們下手。
弱小的韓國焦慮到了頂點,於是他們派出了一個人,去給秦國修水利工程;名曰:「疲秦計」。
意思是:讓秦國勞民傷財,讓他疲憊不堪,這樣就沒足夠的錢打仗了。
結果,沒多久秦始皇就看透了韓國的小心思。
秦始皇想:既然韓國能派人來對付秦國,那麼其他六國的人,也有可能是他們的國家派來對付秦國的。
終於,秦始皇在恐慌中,下了一道命令「逐客令」,限期將秦國內所有的外來賓客驅逐出境」。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但李斯敏銳地察覺到了,逐客或許會讓秦始皇的統一大業付之東流。
於是,李斯上書《諫逐客書》。
在書中李斯說道:秦國的前幾位國君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他們全是用的其他國家的人,才建立了不世的功勳。
而且,秦王您的宮殿有很多其他國家的珠寶和美玉,別國的珠寶和美玉您留下了,這些東西無實際的用處;真正能幫您完成統一大業的人才,您卻驅逐出去了。
這叫做捨本逐末。
秦始皇看到李斯的上書,頓時就明白了李斯的意思,然後取消了「逐客令」。
這才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來秦國,才有了後來的掃清六合,一統中原。
這是秦始皇的明智之舉。
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縱觀古今,但凡能成事的人,無一不是擁有海納百川的格局與度量,他們的表現便是能容天下之士。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倘若你吹毛求疵,想要盡善盡美,則天下人皆是惡人。
倘若你知人善任,人才各盡其能,則天下人皆是能人。
又何必設一道拒人千里之外的「逐客令」呢?
▽
細觀生活中的智者,任何一位都是既擁有膽量和度量,還能用德性代替聲量。
倘若你也能做到這三「量」,你也一定會是一個智者,並且能用三「量」成就自己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