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清華前校長:有三種學生其實是「假聰明」,長大多半不是學習的料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夠養出聰明寶寶,可智力這種東西,並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父母稍有疏忽,就會讓孩子陷入「聰明陷阱」:

明明孩子表現得很聰明,但成績卻總也提不上去。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算少見。周圍經常會有一些孩子,從小就表現得足夠聰明伶俐,但不知為啥,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小時候的聰明勁竟然「直線下降」。不光成績越來越差,就連未來發展的希望都很渺茫。

家長別被孩子的「假聰明」給騙了,清華校長坦言:社會更需要X型人才

那些性格活躍,成績優秀的孩子,是真的聰明嗎?清華大學前任校長陳吉寧曾經分享過自己對「現代人才」,即「真聰明」的認識。他認為:

現在一些高等院校,甚至是重點院校的孩子,不能算得上是「真聰明」,也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

為此,他指出,現在的清華校園中存在着無數的「A型學生」,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佼佼者們,用高不可攀的成績,驗證了他們高智商的「權威性」,似乎這樣能夠證明他們才是真正的「聰明」。

但可惜的是,這些天之驕子們很難做到將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成現實需要,更擅長將自己的成績變成門門是A。因此,他們的聰明只能體現在校園中,等到真正到了社會中會發現,這種聰明其實更像是一種「假聰明」。

這是因為現代社會中更需要,更重視的是「X型人才」,他們或許沒有門門是A的光鮮亮麗的成績,但是卻能更加適合未來社會的需要,正所謂需求決定市場,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是陳校長一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itchel Resnick教授,在其著作《終身幼兒園》中提到:

現在的孩子們,大概只有1/3的人會從事現有的工作。

這其實也在提醒家長們,如果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只重視孩子紙面成績的高低,而忽視了多方面能力的訓練,孩子適應起未來的變化自然會困難重重。

與「X」型學生相比,假聰明型學生的三點表現,讓他們在將來寸步難行

【表現一】:抗挫折能力差,適應能力弱

這些假聰明型孩子看似聰明,但這種「聰明勁」只能體現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一旦他們遇到挫折(考試成績不如意),或者特定環境消失(升學),他們就會很難適應接下來的局面。

換句話來說,這些孩子們低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變成了他們的「緊箍咒」,限制了他們原本的聰明值。讓這些孩子很難在將來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奪得一席之地。

【表現二】:紙上談兵,不敢嘗試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類孩子往往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定向學習能力強。

也就是說,他們能循規蹈矩地完成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並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單在一些學習任務之外的環節,他們往往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很難主動地走出第一步。

這種被動的學習習慣,會逐漸消磨掉孩子原本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孩子很難在現有框架內做出創新。

【表現三】:長期陪跑,專注力幾乎為0

生活中總是不缺乏陪跑的孩子,這些孩子看起來聰明勁十足,還下了足夠多的功夫,但最終卻總是以「陪跑」來草草收尾。

實際上,問題就出現在了孩子的專注力上。看起來他們做到了教室內,實際上心思早就不知道飄到了什麼地方。他們這時候的學習與其說是為了提高成績,倒不如說是用來討好老師和家長的一種手段。

不想養出「假聰明型」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這三種能力的鍛煉

1)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現在的社會上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人才之間的競爭的激烈程度是肉眼可見的。只有那些具有高逆商,高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得一席之地。

現在社會中不斷爆出的大學尋短見的新聞,無疑為無數父母敲響了警鐘:不能直面挫折的孩子,將來也很難取得比較高的成就。

2)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假聰明型」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只會循規蹈矩地學習,卻很難在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思考。這樣的孩子其實更像是一個運行着的機器。

父母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思考的習慣。面對孩子小時候的各種問題,不要不耐煩地打斷孩子,而是要耐心解答,孩子的思維能力就在這種交流中不斷得到養成和發展。

3)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一位從教十年的老師曾經坦言: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高專注力的孩子更能當堂消化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做到真正的「勞逸結合」。相反,那些低專注力的孩子看似費盡力氣,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

寫在最後

俗話說養娃無小事,與其養出「門門是A」的機器型學生,父母倒不如調整重點,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的X型人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貝貝豆育兒課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17/156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