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安徽大饑荒舉報人張少柏其人其事及歷險記

—對尹曙生「曾希聖是如何掩蓋嚴重災荒的」一文的補正

作者:
當時在安徽寫這樣的人民來信,被發現都作為反革命信件查處,寫信者是要冒坐班房風險的。他為了不被查出,在書寫時,不按筆畫順序,他是用左手,每個字都是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寫,中央和省公安廳的筆跡專家都找不出來寫信的人。 萬里執政安徽後,深入農村調查,得知安徽窮到十幾歲的大姑娘沒褲子穿,起不了床,觸目驚心!

尹曙生先生發表在文史縱覽的大著《曾希聖是如何掩蓋嚴重災荒的.(文史縱覽2020-10-27)》,是一份資料翔實,乾貨滿滿關於安徽在大躍進大饑荒中,以曾希聖為首的安徽省委,如何因推行極左路線,共產風肆虐,致使大批百姓,主要是農民被餓死的嚴重事件。災難發生後曾希聖們,又如何文過飾非,隱瞞災情,捏造事實,多次欺騙中央的惡劣行徑,致使災難長期蔓延,數千萬安徽人掙扎在生死存亡的苦難之中。

1958至1962年,安徽發生的大饑荒,是全國最重的災區之一,按死亡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比率,位居全國榜首。這個第一可不是什麼好事,那是安徽人民的一場大浩劫,是全省百姓永遠忘不掉的錐心刺骨之痛!

尹曙生先生本着敬畏歷史敬畏生命的悲憫情懷,多年來在《炎黃春秋》等重要媒體,發表過很多此類重磅文章,對披露那段國家的痛史,做出過傑出的貢獻,深受各界的敬重!筆者也曾數次行文中,引用過尹先生大著中的數據。乘此機會,向尹先生表示衷心地謝意。

尹先生此文,本着他一貫不懼風險,敢於擔當,依據真實的歷史真相,原原本本一一道來的樸實風格。真實地記錄了曾希聖們是如何欺瞞上至政治局常委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下至國家監委丶高院丶高檢丶公安部等眾多權力部門。那些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造假,說彌天假話臉不紅心不跳的瞞騙細節,今日讀來依然令人憤慨不已。這批城狐社鼠真是太可惡了,必定會受到歷史嚴正的審判。

尹先生此文的另一重要貢獻,就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介紹了,安徽大饑荒最重要的舉報人,鳳陽縣委辦辦公室主任張少柏化名石求明,給中央關於安徽大饑荒的報料信。信的原文是這樣的:

中央並主席:我打消了個人得失的念頭,確立以黨和人民的得失為重,才決心反映鳳陽縣去冬今春人口大量死亡的情況,據我所知的三個公社的四個莊子的人口死亡情況是相當驚人的。一個死亡佔5%,一個佔11%強,一個佔15%,一個佔20%多……在死人最嚴重的時候,有的村子一天死5至6人,有的村子幾乎無人了,跑的跑,死的死。我親眼看到,在我們臨淮關上的招收(收容)起來的被人丟棄的兒童約三四百人,死有一百左右……

石求明1960年端陽於臨淮

對於這封重要的舉報信,是如何能到達中央的,尹文交代:石求明真名叫張少柏,當時為鳳陽縣委辦公室主任,是一位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當時在安徽寫這樣的人民來信,被發現都作為反革命信件查處,寫信者是要冒坐班房風險的。他為了不被查出,在書寫時,不按筆畫順序,而從下往上倒着寫,一共寫了兩封,一封派一個小公務員拿到蚌埠發出,給他幾斤糧票、幾塊錢作為報酬。一封自己投入臨淮關郵局。從蚌埠發的那封信,被公安局扣留,從臨淮關郵局發的信順利發出。」

應該說尹文如此交代,大體上是準確的,但也有不實之處,就是張少柏化名石求明給中央的信,不是兩封是三封,前兩封在臨淮關和蚌埠的信,都被安徽有關部門截獲了。只有第三封帶到上海發出的信,才寄到中央的。

寫了兩封三封或許是不大的差誤,但在哪裏投放,如何才能安全地寄到中央,卻是很大的事。不僅關係到寫信人的人身安危,也關係到災區千百萬人的生死存亡。人們讀尹文,看到「從蚌埠發的那封信,被公安局扣留,從臨淮關郵局發的信順利發出。」不禁會發問,為何蚌埠的信被扣,而臨淮關的信,卻能發出,是否安徽當時對寄往中央的信,封鎖還不那麼嚴厲,尚有疏漏之處。

事實是安徽當時對信件封鎖查收,是極其嚴厲的,因為那是曾希聖們,對中央隱瞞災情重要的一環,幾乎在安徽省內發往中央的信件,不可能有疏漏的。甚至控制到鄰近的省縣。

這裏有一個參照的例子,安徽省的大饑荒,宣城縣也是重中之重。據公安部三局王維志研究員的研究成果。他說那幾年安徽省有11個縣,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十,依序前六位的是無為縣18.23%丶太和縣17.479%丶宣城縣16.31%丶亳縣16.238%丶宿縣14.432%丶鳳陽縣13.604%。這個數字,雖然與其他數據有差異,與統計的年限有關,有統計三年有統計五年的。但都表明宣城縣的災情也是十分嚴重的。宣城,江南水鄉,從1700多年前三國時代,有史紀錄以來,都是水旱無憂的膏腴之地。不僅自身衣食無憂,而且也是中國穩定的一股強大的物質基礎。明顯的例子就是西晉永嘉年間的八王之亂時,生靈塗炭,唯獨江南尚可安居。「永嘉中,天下災,但江南,尚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吳土,盛且豐。」以後才有北方八大姓氏衣冠南渡,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人口大遷徙,文化大交流。

誰想到在大躍進大饑荒期間,這裏也是餓殍遍地,白骨遍於野,百里無雞啼。宣城執政者,縣委第一書記第二書記,開的是田丶楊夫妻店。和曾希聖們一樣,對災情竭力隱瞞,也在不擇手段地截查寄往中央的信件。

宣城縣委有一位和張少柏一樣的正直人士,也是辦公室主任,名曰徐應欽,給中央寫了一封舉報信。徐知道從安徽省內是發不出去的。就步行到江蘇省鄰縣高郵縣郵局去發的。結果還是被政治警覺性極高的田書記截獲了。

可想而知,徐應欽就沒有鳳陽縣張少柏那麼命好了。筆者雖然身在蕪湖,但蕪湖丶宣城行署分家,我所在醫院曾是宣城地區醫院,對宣城情況比較了解。改革開放之後,有人告訴我,徐應欽還活着,只是精神已不大正常。

回頭再說張少柏的事,我是如何得知張少柏有第三封信之事。請看近日我與知情人的一次微信交流。

當我將尹先生此文發給遠在哥倫比亞國的江年女士時,隨即收到江女士的回函。

江年:張少柏自己和我說過那段歷史,他是用左手,每個字都是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寫,中央和省公安廳的筆跡專家都找不出來寫信的人。

張少柏那時候是鳳陽縣委辦公室主任,抑或是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他們辦公室有個上海人,張問他想不想回家,想就給他回家一趟,路費報銷。臨行前張給他三封貼好郵票的信,對他說出了安徽再扔進郵筒。這人覺得領導交待的任務要上心,在臨淮關就寄出一封,到蚌埠轉車又寄出一封。最後一封到了上海以後寄出的。上海寄出的那封到了中央。蚌埠和臨淮關的信落到了曾希聖手裏。省公安廳的人查了鳳陽縣所有會寫字的人左右手的筆跡都查不出來。後來中央調查組來了,張自己坦白的。

張經常來我們家做飯給我爸吃,他經常在後面的廚房和我吹牛。還教我怎麼寫字讓人查不出來。張點子最多,我哪能學的會

尹曙生一直不在安徽工作,你可以寫點東西糾正他。另外單敬之在蚌埠是副職。在黃山療養院我和他一家挺熟。後來官場不得意,但一直左。你看我是後輩理科生,一看尹的文章都這麼多錯,可見寫點歷史的難度

或者和尹聯繫改一改。尹好象是年老以後才回安徽的。

茆:你發來的文章極其重要,事關安徽大饑荒史實的披露,你是歷史重的見證人。我將寫文介紹,請你將事實寫的儘量詳細點,張何時幫你家燒飯的,他和你爸怎麼認識的。

江;張少柏在滁縣行署是我爸的秘書。

我爸是行署專員,他是行署辦公室秘書。和我爸關係很好,我爸老說有張少柏一人管行署就夠了。總把工作都給他,自己去琅琊山琅琊寺和住持超然閒聊。也就是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那地方。

張少柏自己能幹,看不起宋佩璋,說他草包,原話是「一把攥着,兩頭冒屎」,宋佩璋把他關了幾年,出來以後去當個公社書記。記得是天常縣「界牌公社」,他把那裏治理得跟世外桃源一樣。老爸經常去住着。老爸在那裏寫過詩,等會找出來你看。

你沒有見過他?個子小小的。老婆是行署幼兒園老師,又高大又漂亮。兩個孩子高考改革以後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候張坐牢呢,政審我爸出力了。一個上北京理工大學,留學美國歸來後,現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理學院付院長,天體物理學家;一個考入廣州中山醫科大學。他們大概都不知道老爸幫忙這一回事。

你沒有見過他?

在我們家做飯也是不止一次,他來合肥,遇上我們家蔡阿姨走了,沒有人做飯,他就住下來做飯。和我們幾個小孩吹牛。

茆:中央首長不是說要保護張嗎?為什麼恢復高考時,還在坐牢呢?張晚年如何?

江:他孩子都挺出息。我們高考是1977年,錄取也是77年底。他坐牢是因為宋佩璋。判了幾年不知道。但在我們家做飯是78年到82年,我在安徽農學院上學那一陣。他也不是專門來做飯,他勤快能幹,碰上就做。

他去世的時候我已經出國了。

張少柏大饑荒後從鳳陽縣上調滁縣行署,在李葆華手下,的確被保護起來了。那時候滁縣行署專員我老爸,書記是李彬(後調合工大)對他都不錯。宋佩璋草包一個,張少柏又因言獲罪,被判了

我父親想保他,鬥不過宋佩璋。

對這次通函的相關人,先做一點簡略的介紹:

江城:上世紀三十年代參加革命的老幹部,1949年49年後任安徽嘉山縣縣委書記,1952年任安徽省總工會主席,1954年任合肥市委副書記丶合肥市長,1957年任安徽省勞動局局長丶黨組書記。1957年被錯劃右派,發配宣郎廣農場監督勞動。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會後,曾希聖倒台,李葆華主政安徽,江城平反,出任滁縣行署專員。1965年任安徽省政府建委主任。1968年安徽省革委會成立,江城為第一批結合的老幹部,任政工組副組長兼文教衛組組長,後任徽州革委會主任。離休後任省政協常委兼安徽省地方志總編。詩人,有《江城詩稿》傳世。

筆者1955年合肥醫校畢業,由省委組織部直派黃山療養院創院任職。江城1957年入住療養院休養,筆者為江的責任醫生。當年反右運動風起,江與筆者雙雙罹難。從此與江家兩代人有數十年的過往。文革武鬥期間,筆者所在醫院停診,筆者先後在江家住閒近一年。參與了江城組建的『安徽省暨合肥市幹部造反司令部』的部分活動。

宋佩章:原12軍副政委,1968年隨軍長兼政委李徳生軍管安徽。後李徳生上調中央,宋佩章任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推行的是一條極左路線。執政近八年,毫無建樹,安徽一直貧窮落後。卻空話廢話一大堆,『什麼心往忠字想,血往忠字上流,命往忠子上拼』傳為笑柄。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宋佩章被按三種人處理下台。

萬里執政安徽後,深入農村調查,得知安徽窮到十幾歲的大姑娘沒褲子穿,起不了床,觸目驚心!隨之在全國領先,掀起農村改革高潮。『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物極必反,大躍進大饑荒中,受難最深的兩個省,終於最先覺悟,拋開極左的那一套,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

江年:江城之女,1956年出生,1978年考入安徽農學院。後留學南美哥倫比亞,並定居於此。後期職業主要是現場西班牙語與漢語直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熱心傳播者。當下正與在智利大學任教的女兒張漢文女士合作,欲將清紀曉嵐的名著《閱微草堂筆記》,翻譯成西班牙文。

此文只是對尹曙生先生大著的一點補充與修正,至於曾希聖們在安徽大饑荒中的所作所為,特別是向中央屢次隱瞞災情的前因後果,筆者將另文探討。

2021年元月初稿於安徽蕪湖市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11/156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