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逃越柏林圍牆記實

作者:

「自由困難重重,民主並不完美,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壘起一堵牆,把人民擋在其中,阻止他們逃離我們。」----1963年6月25日在柏林圍牆位於勃蘭登堡門的關口前(西柏林)的演講

全世界都知道柏林圍牆是東柏林建的而不是西柏林建的。建柏林圍牆的唯一目的,就是阻止東柏林人向西柏林逃跑。柏林圍牆的始做俑者赫魯曉夫在建牆前的秘密籌備階段,曾經和他駐東柏林的軍事指揮官坐在小汽車裏,秘密地視察過柏林。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寫到:「因為城裏的一切都連在一起。邊境沿街而設,所以大街的一邊是東柏林,而另一邊是西柏林。」他於是決定建造一堵圍牆,斷然分割這座城市,阻絕兩邊的往來。他這這一決定不僅為人類留下了柏林圍牆這個著名歷史現實,成為人類兩大陣營冷戰時代的象徵,而且使東柏林人眼睜睜看着牆那邊的自由富足人生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渴望自由是人的本能,專制有多殘暴,自由的追求就有多強烈。所以,柏林圍牆建起,逃越柏林圍牆的故事就沒有中斷過。人類所有的逃亡都恐怖而驚險。而翻越柏林圍牆的逃亡是人類歷史上最有誘惑力的逃亡。因為要穿越的不是中國西部監獄之外那樣的千里荒漠,即便無人追捕,長途跋涉,食宿無着,不餓死渴死也要累死病死。柏林圍牆的逃亡也不象海上孤島的逃亡,除了高牆電網,還要越過重重大洋。逃越柏林圍牆就是逃越柏林圍牆。只一牆之隔,就是天壤之別。這個戲劇性現實,讓東柏林人和西柏林人在自由於奴役之間,聯手寫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逃亡歷史。

一,跳樓逃亡

最初的逃亡方法最直截了當,最簡單:跳樓。

柏林圍牆是活生生把柏林城從城中間分割的,這堵分界牆,遇街割街,遇門跨門。要是遇上整做樓房建築,就以那棟樓房為分界。被當做分界的樓房兩面,一面是西柏林,一面是東柏林。不過樓里的東柏林居民無從下樓到西柏林。於是,樓房裏的居民,就選擇了全世界簡單的逃亡方式:跳樓。他們來到朝向西柏林一面的窗戶前,站在敞開的窗戶的窗沿上,一閉眼,一橫心,朝着樓下西柏林民眾和士兵們為他們展開的床單,縱身一躍,就萬事大吉了。

不過這樣的逃亡方式雖然簡單,卻並不容易。人必須具備居高臨下縱身跳躍的勇氣。最後的成功於否,首先取決於逃亡者投奔自由、與親人生活在一起的渴望,是否戰勝了跳樓的恐懼。而對於所有跳樓的逃亡者說,面對着西柏林自由世界的誘惑和四層樓下展開的床單,最難與下定決心縱身一躍的就是一位已經年界77高齡的老婦人了。

她毅然而然地站在了樓房的第四層住宅的窗戶上,卻無論如何下不了決心往下跳。在那個四層樓的敞開的窗沿上,面對樓下十數名接應的西德邊防士兵和為她展開的床單,她竟然猶豫了一刻鐘之久。後來焦急的協助者上樓進屋,試圖把這為泄了氣的老太太從地板上拉了起來,再次扶上窗台。而當樓下已經喪失耐心的救助者們威脅說:「算了,就讓這個老太太自便吧」時,這位老人心裏一急,居然終於跳了下來。

除了勇氣,要跳樓成功,還得跳得準確。跳樓逃亡的人們中,有一個三口之家,六歲的孩子被地面床單安全地接住,但母親和父親,一個摔傷了內臟,一個摔傷了脊椎。而在所有跳樓逃離東柏林的人中,有四位沒有跳到床單上的人死於傷勢過重。

不過跳樓逃亡的絕招沒能持續多久。因為東德政府後來發現樓里東柏林居民越來越少。於是他們推倒了東德境內邊界地帶的建築,使得這種有驚無險的逃亡方式變成了天方夜潭。

二,撞牆逃亡

以重型機動車輛迎頭撞擊柏林圍牆,破牆而逃,也是一種逃法。這種辦法的悲壯和慘烈可想而知。在空曠的東柏林開闊地帶,試圖逃亡的機動車輛沒有任何隱蔽的屏障,它首先要面臨的危險是在邊防軍的槍林彈雨中穿行;其次,它要與前方一堵實實在在的大牆相撞。而為要有足夠的衝力破牆而逃,車輛必須全速前進。

在正常情況下,一輛汽車要開足馬力迎頭撞擊一堵大牆,其做法肯定會被解釋成「自殺行為」。而在槍林彈雨中全速前進去撞一堵大牆的行為,毫無疑問是「雙重自殺行為」。但這卻是當年東德一些逃亡者們投生的方式。即便如此,在精心地選擇地形、地點、時間的種種策劃下,肯定有成功的先例。否則,在柏林圍牆建牆的頭一年當中,重型機動車輛冒着槍林彈雨撞擊大牆,破牆而逃的事件不會多達14起。但在這場賭博中,遠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死裏逃生。

有一輛試圖沖越邊境關卡路障的公共汽車,在距邊卡目標100米時就已經四面起火燃燒,車廂中的逃亡乘客紛紛從車窗中跳下,但司機仍然堅持全速沖向關卡處的粗大鐵欄。這輛公共汽車在距關卡路障一米的距離撞上了狹窄甬道的圍牆而終於熄火。槍林彈雨、燃燒起火、衝撞邊卡,這輛冒三重危險投奔自由的大客車,僅從前擋風玻璃射入的子彈就至少有19顆。全體乘客無一人成功出逃,許多逃亡者槍傷、燒傷、摔傷的傷勢嚴重。

還有另一種「成功」。一位叫做克勞斯.布魯斯克東柏林青年司機,是在子彈穿過駕駛門射入身體之後,仍然掙扎着緊踩油門,撞向柏林圍牆的。大牆被撞開一個壑口,卡車車頭基本撞扁,這位司機和他的同伴殺出了一條生路。但面對車窗外西柏林的自由世界,他死在了駕駛坐位上。多年以後,不自由毋寧死的人們仍然為這一結果究竟算成功還是失敗爭論不休。

三,翻牆逃亡

地面逃亡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翻牆而過。不過這同樣也是一場賭博。看上去一人多高的牆可以翻身而上。但逃亡者在邊境開闊地帶到抵達牆下,翻身躍牆之間的這段時間內,生與死就完全聽天由命了。1961年,當十八歲的東柏林青年彼得.費希特爾(PETER FECHTER),在到達牆跟翻身躍牆時,身中數彈,原地墜落在東柏林圍牆下。他躺在東柏林圍牆下流血不止,時間長達五十分鐘。雖然悲慘結局已然註定,他仍舊本能地與死亡搏鬥,他不停地呼喊救命。呼聲驚動了西柏林一邊的邊防軍人。軍人們扔過來一個急救包,但血將流盡的彼得.費希特爾已無力自救。當西柏林軍人們同樣冒着遭槍擊的危險,翻身躍牆,將這位東柏林青年抬起來,再度翻躍大牆到西柏林一面時,費希特爾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這是柏林圍牆將柏林城和它的人民分割以來,第一位在逃亡中死於槍擊的東柏林市民。

牆以東,致命的槍聲和牆以西警衛的救助,同時驚動了大牆兩邊的市民。而當兩個小時後,東德軍人從東柏林邊境的那棟開槍射擊的廢棄樓房中出現時,東柏林一面的目擊者們鴉雀無聲,而西柏林的市民則齊聲對那軍人呼喊「兇手」以示憤怒和抗議。

這一首次屠殺逃亡者的行為,令西柏林自由制度下的市民義憤填膺。幾個小時之後,當載着蘇聯軍人的軍車進入西柏林時,遭到了憤怒人群所投擲的石塊的襲擊,那情形,和二十多年以後,中國坦克車開上長安街的情形一模一樣。

專制有多黑暗,逃亡就有多大誘惑;奴役有多殘暴,自由就有多珍貴。

死亡的威脅沒有阻止東柏林人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從此,針對東柏林市民的逃亡,柏林圍牆兩面開始了槍殺逃亡者和救助逃亡者的針鋒相對的鬥爭。自由與奴役,民主與專制,逃亡和反逃亡,生與死,欣喜若狂或悲痛欲絕,全在一面牆的兩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城市,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裏,連續經歷着這樣活生活現、近在咫尺、牽人魂魄的戲劇性場面。

時間沒有抹去人們對費希特爾的同情,兩年以後,當東柏林為了阻止逃亡者和警戒方便,將邊境百米之地夷為平地時,西柏林一邊享有自由的人們在牆的西側,為這位不幸的東德逃亡青年,敬獻了花圈,召開了追悼會。

四,小汽車逃亡

你把你的主義說得再好,我死活不在你這呆着。你把別人的主義說得再壞,我反正要上那邊去。這就是歐洲社會主義當時的現實。不過留給東德人的逃亡途徑越來越少。也因為如此,東德人,確切地說是東柏林人,在如何跨越柏林圍牆安全地逃離社會主義東德這一問題上,不僅表現了他們追求自由的勇氣和膽量,而且付出了他們最大的智慧和耐力。

首先從地面上成功逃離東柏林的是兩位居住在西柏林外籍人士。他們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另一個來自阿根廷。雖然互不相識,但兩個老外發明了同樣的辦法,使用了同一個工具,而且同樣是把各自在東柏林的未婚妻從那面大牆後偷了出來。換句話說,當兩位未婚夫在西柏林同一家租用小汽車的商店裏,看到同一輛小汽車時,他們產生了同樣的想法:這車的高度很低,低到足以從東西柏林之間高速公路收費處的防護欄下面通過。司機要做的不過是把頭低到和方向盤一樣的高度。當時的西柏林人尚可以自由出入東柏林,他們可以空車進去,在出境前把未婚妻藏在後備箱裏,在邊境的高速公路付款處,趁機從尚未開啟的防護欄下突然通過。

他們就這麼辦了。

就成功了。

這小矮車太奇特。在澳大利亞人成功之後,當這輛小車被阿根廷人開着再次進入東柏林時,警衛看着眼熟,問:這輛小車不久前進入過東柏林嗎?阿根廷人肯定地回答:沒有。他當然以為他是德國最聰明的人,除了他,誰還會想出這樣聰明的辦法來呢?幸虧他的錯誤判斷!他從容不迫的態度使他也福星高照。幾個禮拜之後,兩對新人舉行了婚禮。於此同時,東西德邊境那段高速公路收費處的防護欄下,加設了垂直的防護欄,再聰明也過不去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縱覽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6/15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