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紅樓夢:賈府過年很麻煩、很費錢、很有年味,好幾樣今天都不見了

新年,中國人已經過了幾千年了。發展到了今天,過年在形式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的人們過年,物質上前所未有的豐富,尤其是各種各樣的食物,新年大假期間,各種聚會應酬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這是人們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也有副作用,往往伴隨着腸胃負擔和精神的勞累。也有許多人選擇度假式過年,相對輕鬆也時髦。總之,現在過年個性化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年也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到底什麼是年味呢?

現代人希望的年味基本等同於慢生活節奏,費時可能又費力,在傳統和文化框架下,驅動人們去做的主要以滿足精神需要看似無實際意義的事。比如貼門神對聯,它有什麼實際意義呢?但是,大紅的對聯貼上去,那個年的感覺好像就來了。今天的人們之所以還願意貼對聯,是因為很容易買到,一分鐘就能做完。如果仍然需要自己買來紅紙、墨汁、毛筆,需要自己題聯、自己書寫,麻煩到如此,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可能就不願意去做了,還真不能批評是懶,因為今天生活節奏的緊張,工作壓力也太大。

我們的生活的確越來越便捷,比如廚房設備電氣化,洗衣不過是幾個按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就丟失了很多的傳統,具體到過年,也就缺少了許多的年味。

二百多年前的《紅樓夢》時代,看賈府過大年,年味很濃,要行的規矩和禮儀繁瑣而隆重。《紅樓夢》五十三回和五十四回非常詳細地描述了自從進了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賈府是如何過春節的。

賈府是勛貴,過年有春祭、朝賀等不少的政治活動;賈府是大家族,不算原籍,在京的也有七八房,家族集體性的活動也少不了,這些在我們今天沒有可複製性。更多的傳統的東西,比如全府上下要做新衣,統統都有壓歲錢,公子們放了學,小姐妹也停了手裏的針線,緊張的是除舊迎新的心情,放鬆的是多了幾分平日裏的慵懶,吃喝玩樂成了理所當然的存在,於小孩子們當然的快樂的。

已進入臘月,賈府就做過春節的準備了,第一件事是里外的修補翻新和大掃除工作,隨後盤點一年的物資和銀兩的收入和開支,然後是整理和準備祭祀,臨到過節,與親朋故舊開始互贈禮物,到了大年臘月二十九,就全部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正式進入過年模式,這一天一大早,寧榮兩府從大門開始,到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內塞門、正堂,所有正門大開,所有門階下,齊齊一色朱紅大高燭,點燃的高燭看上去如同兩條金龍。這個大紅燭要這麼一直燃下去,至少需要燃到大年初一過完,七八十個小時連續不斷,這個火至少需要考慮風的因素吧,可以想見這蠟燭該有多麼的高大。

有紅燭,要換門神、聯對。還有至少兩種準備的東西,在我們今天幾乎看不見了,就是換掛牌,油桃符。掛牌和桃符,都是桃木製成的,上面畫着門神像,也可能還寫着門神名,本質上都屬於辟邪驅鬼之物。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將門神、對聯、掛牌、桃符簡化了,今天簡單到只有對聯和「福」字門帘可以看作是這些寓意的濃縮。但不可否認,簡化了的不光是形式,內涵同樣被簡化了,相應的年味自然也就消退了不少。

除了掛牌和桃符看不見了,除夕家宴上更有許多傳統的消失,賈府的除夕家宴叫做「合歡宴」,除了山珍海味,各色佳肴,象徵性的東西更重要,宴席上必有散着成堆的壓歲錢、荷包、金銀錁子;吃的必須有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這些形式、寓意大於實用的東西擺在那裏,就是濃濃的年味。只是在今天,這些太費時間和精力,沒有人去做了。一切簡化的結果,也是年味的消散。

年三十,賈府的重點工作有三個,一大早進朝朝賀回家後,是隆重的全體家族成員祭祀祖先,隨後是晚輩向長輩獻茶和向長輩行跪拜大禮,到了晚間就是全族成員集體參加的吃「合歡宴」。宴畢,這一天算是過完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一大早有爵之人進宮朝賀,回家在每餐前總要先祭拜了祖宗,再按輩分行禮受禮,才吃喝玩笑、打牌聊天。從大年初一,賈府天天不斷的是戲、是酒席,親朋之家大約也是如此。所以往來不絕,無非行禮、贈禮,吃席看戲,就這麼一直到元宵節

元宵節同樣重要,張燈結綵比春節更甚,晚上的家宴是重頭戲,各色吃食、各色戲酒、雜耍、還有女先生為大家說書。總之就是全家的一次豪華團圓飯。吃完了飯,放完了煙花。元宵節算是落下來帷幕。到了十六,再一次告祭祖先,祭完關了祠堂大門,這年算是徹底過完了。

禮節、禮儀和規矩是封建社會大家族過年的第一要義;熱鬧、奢華在每一處細節中彰顯,它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體現階級差異;輕鬆和勞累並行,享受和負擔同舉,漫長的新年過完,往往人困馬乏,人人多長了幾斤肉,賬面上是驚人的花銷。不過沒關係,接下來的日子會漸漸恢復常態,這樣的繁複明年依舊。

中國人的新年,就這麼年年在延續,不變的是人們總抱有美好的期許,變了的只有形式的不同,快節奏的當下,我們只好刪繁就簡,犧牲一些年味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屏山品紅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3/156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