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再忙,也要讀幾本書

讀書的樂趣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看讀書的人,結交讀書的朋友,因為讀書的人最可愛。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水,就這樣在公園一角或者在湖邊一隅靜靜地坐着,思考着。享受這般靜謐無聲的環境,遠離都市的喧囂,不時地與書中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仿佛遇到了一位老朋友,給我們傳授知識經驗,獲得無上的智慧。這不僅讓我們的視野開闊了許多,提升了境界與格局,更滋潤了我們的心靈品質。

為了獲得這無上的智慧而讀書,乃至苦行求學,拜師學藝,都是非常值得的,再多的努力都是不為過的,因為從今往後的餘生,我們便多了更豐富的選擇,豐富了我們生命的意義。

小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勤能補拙」、「笨鳥先飛」、「鐵杵磨成針」和「水滴石穿」等等,這都表示持續精進必能得到期望的成就。在《中庸》上有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說別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反覆一百次;別人十次就能做到的,我反覆一千次。

可能從出生開始我們就顯得很愚笨,但是不過都沒有關係。人生的最終成就不在於起點而在於終點,起點的命運我們無法把握,但是終點的命運是與我們後天的努力就相關了。

我們不要因自我的碌碌無為而常常抱怨,成為情緒的奴隸。

我們要活在當下。

我們應以勤奮不懈的努力,以彌補天資之不足。

讀智慧之書猶如綿綿不絕的河水洗刷我們污垢的心

聽到這麼一個小故事說: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農夫和他的小孫子。每天清晨,老爺爺都會早早地起來坐在書桌上讀書。有一天,孫子問道:「爺爺!我也想和您一樣讀書,可我讀不懂。只要我把書本合上,我就忘得一乾二淨。讀書有什麼用?」老爺爺指着角落的籃子說:「這個籃子是放煤炭的,你帶去河邊,幫我盛一籃子水回來吧。」於是小孫子照爺爺說的去做了,不過回來之前籃子裏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你下次得跑快一些。」老農夫笑着把小孫子再一次帶到了河邊。這一次男孩跑得飛快,但他回來之前水依舊漏完了。試了好多次後,男孩終於說:「爺爺,籃子裝不了水!這根本就沒用!」爺爺笑着說:「你覺得沒用,可是你再看看籃子。」男孩轉過頭看籃子,他發現,原本又破又髒的煤炭籃子,已經從里里外外都變得非常乾淨了。

我們讀書往往就是這樣的,這智慧之書猶如綿綿不絕的河水,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裝滿煤炭的籃子。我們每次用籃子去撈水時,什麼也撈不起來,但是籃子會越來越乾淨,我們的心也就跟着清淨了。

我們的書讀多了,雖然很難記得全部,但是我們的心靈就會慢慢變得更純淨,就會開啟我們生命內在的能量。

為什麼努力的人越會努力呢?

這就像運動一樣,越運動越想運動,越跑步越有精神,這已成慣性,慣性使然。

這就像讀書一樣,學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我們內心就越發追求更多未知的東西。帶着這種渴望,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就越想讀書求知。

人的惰性和勤奮,有時候就像彈簧,分別在兩頭。是惰性還是勤奮起到主導作用,確定的是我們內心的那股勁,是智慧聖賢還是魔王,是我們讓哪個佔據主要位置。

勤奮戰勝懶惰,越發的使力,張力就越強。開始很痛苦,當成習慣後,保持心相續精進狀態即好。

古人說:「人生在勤,勤則不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意思是說:人們的生計在於勤勞,勤勞則不會缺衣少食,勤勞就不會窮匱。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這是由於它們在不停地運動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蝕。也比喻經常運動的事物是不易受到侵蝕的,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動」的重大意義。

我們的生命往往在於不斷運動,腦筋更在於不斷開動,人才也需要不斷流動。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運動和變化中,沒有運動就沒有這個世界。我們人生需要追求,不斷追求,追求聖賢之大道。這往往需要我們在有限時間內精進努力,讓自己勤奮起來。

因為勤奮起來,我們才會越來越豐滿和充實,而不會感到匱乏,也就像流動的水一樣,永遠是在自我更新中,所以不會像一潭靜止的水一樣會變得腐臭。也好似轉動的門一樣,只有經常轉動的門才不會有蟲子在裏面棲居腐蝕門窗。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苦行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09/155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