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大腦中的抑鬱

根據2021年1月18日發表於《自然醫學》的一篇論文,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的助理教授兼論文作者嘉芙蓮·斯坎戈斯(Katherine Scangos)博士和同事發現,在不同部位進行刺激可以減輕腦部疾病的獨特症狀——減輕焦慮,提高精力水平或恢復日常活動中的愉悅感——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對不同部位的刺激效果取決於患者的精神狀態。

概念驗證研究為Scangos領導的一項重大的五年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該臨床項目被稱為PRESIDIO試驗,將評估個性化神經調節對12例嚴重抗藥性抑鬱症患者的有效性。

科學家繪製了嚴重抗藥性抑鬱症患者大腦與情緒相關的幾個部位針對輕度刺激的反應地圖,進而實現對神經調節系統進行編程,以針對性地重啟故障網絡狀態,使患者的腦迴路恢復平衡。

抑鬱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影響全世界多達2.64億人,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但是,多達30%的患者對藥物或心理療法等標準臨床手段沒有反應。這些個體中的部分對電驚厥療法(ECT)產生積極的反應,但恥辱感和副作用使很多人排斥ECT,並且還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對ECT亦有強抗性。

新研究的共同作者,醫學博士愛德華·張(Edward Chang)先前的研究表明,現有技術有希望甄別出可經由外部刺激促進情緒的腦區域。

研究人員發現,刺激大腦90%的部位可以可靠地產生一系列獨特的積極情緒狀態——足以通過系列臨床量表的測量。例如,在刺激一個區域後,患者報告說感到了明確的「愉悅感」,而刺激第二個區域則導致「中立警覺……近似於感受到棉花和蜘蛛網那種輕微」的警醒感。刺激第三個區域——早期研究確定的被稱為眶額皮層(OFC)的區域——產生了一種平靜的愉悅感,「就像……在讀一本好書」。

然後,研究團隊對這3個區域進行了更長時間(3至10分鐘)的刺激測試,看看能否持久地緩解患者的症狀。令他們驚訝的是,對三個部位中的單個部位進行刺激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改善症狀,具體取決於患者在刺激時的精神狀態。

病人回憶說:「我幾乎嘗試過一切療法,在開始的幾天裏,我有點擔心這也不會奏效。但是當他們找到合適的位置時,就像小時候被父母格嘰格嘰撓痒痒,不由自主地咯咯笑一樣。我也許有5年都沒有真正地笑過了,我突然感到一種切切實實的歡樂和幸福,世界從深灰色變成了咧着嘴的笑臉。」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煎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30/155164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