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汽車世界 > 正文

你願意要一台特斯拉,還是奔馳寶馬?

2021年初,馬斯克的身家達到了200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馬斯克先是平淡回應,「好了,回去工作吧」,隨後開始向全球網友徵求意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捐贈這筆錢?

推動馬斯克身家暴漲的,自然是特斯拉的股價。過去一年時間,特斯拉股價上漲了將近10倍,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僅僅以股票市值來看,特斯拉已經對全球的傳統汽車巨頭們形成了碾壓之勢,排名第二的豐田汽車市值大概為2000億美元,幾家德系汽車公司的市值也只有幾百億美元,被特斯拉遙遙甩在身後。

特斯拉的強勢帶動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集體爆發,中國的幾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水漲船高,充分享受了這一輪紅利。蔚來汽車的股價在過去一年狂漲30倍,市值達到了1000億美元,超過了奔馳、寶馬和奧迪,在全球汽車公司的市值榜上高居第四,僅僅在一年多以前,蔚來汽車還差點走到了破產邊緣。小鵬汽車的市值一度超過500億美元,躋身全球汽車市值榜前10,國內很多人可能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家公司的名字。

圖|視覺中國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的強勁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龍頭特斯拉的推動。在過去很長時間裏,新能源汽車一直被視為巨大的燒錢窟窿,雖然前景無限美好,但實現盈利始終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所以,在資本市場上,對於新能源汽車的估值也是具有極大爭議。但是特斯拉讓市場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盈利的可能性,這成為新能源汽車股價大漲的催化劑。

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特斯拉已經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最新公佈的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司實現淨利潤為3.31億美元,創下歷史最佳業績,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218%,如果考慮到去年的疫情背景,特斯拉的業績加速增長就更顯難得。不出意外,2020年將成為特斯拉實現成立17年以來的首個盈利財年。

這可能還只是特斯拉加速盈利的開始。2019年1月,特斯拉的中國工廠正式開工,當年年底就開始交付首批產品,隨着中國工廠的產能從2020年開始逐漸放量,特斯拉的盈利能力還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中國工廠對特斯拉的意義在於,不僅是貼近了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而且全方位降低了特斯拉的生產運營成本,無論是土地、信貸和勞動力,再到中國市場非常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些組合因素都使得國產特斯拉的成本大大低於美國本土。2020年10月份,特斯拉將上海製造的Model3出口到歐洲,而不是從距離更近的美國加州工廠輸送到歐洲,就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工廠的供應能力更為穩定,同時還是因為中國生產的特斯拉更具成本優勢。

也正是因為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在中國有了大幅降價的底氣。國產Model3的起步價從去年的35萬元左右降到25萬元,今年1月1日,國產Model Y更是宣佈大幅降價16萬元,大量消費者蜂擁而至,讓特斯拉的官網一度癱瘓。資本市場總是着眼未來和預期,特斯拉中國工廠順利投產運營,讓投資者看到了特斯拉更大的盈利可能性,美國技術搭配中國成本和產業鏈,讓特斯拉具備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很多新能源汽車公司都在加速前進,推動了整個電動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讓電動車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從中國市場來看,按照工信部的數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兩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0%,在購買新能源車的地區當中,有60%來自非限購城市。過去很長時間,部分城市對傳統燃油車實施限行限購,很多消費者是被迫選擇新能源車,這兩個數據說明,更多消費者開始主動選擇新能源車,放棄傳統燃油車。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受新能源車,一方面是出於價格原因,政府的巨額財政補貼,讓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時,都享受了明顯的價格實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新能源車的性能得到明顯改善,正在逐步擺脫過去的短板,比如最為人詬病的續航里程,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國內新能源汽車來看,大概在2017年,國內電動車平均續航水平只能在300公里左右,對很多消費者而言,這樣的續航能力只是雞肋,頂多只能用於上班通勤,但是現在國內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基本都提升到了500公里以上,國產特斯拉大概在600公里上下,蔚來最新發佈的一款新車,更是宣稱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雖然各大電動車廠家的續航里程多少都有水分,但和過去幾年相比,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大幅提升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消費者眼裏,續航里程的實質性提升,再加上將來充電設施變得越來越完善,電動汽車慢慢從一個充電玩具變成了一輛真正的汽車。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這一輪熱潮,並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已經取得了對傳統燃油車的勝利,新能源汽車的未來還面臨很多考驗和制約因素。價格問題始終是電動汽車面臨的一座大山。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來看,各級財政補貼原本應該在2020年全部退出,不過考慮到現實壓力,最終將補貼政策延續到2022年底。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而言,雖然補貼延期極大提振了市場需求,但是不得不面臨的考驗就是,兩年之後補貼退出,到時候新能源汽車何去何從?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補貼政策極其敏感,在高額補貼的年份,比如2017年和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高速增長了53%和62%,但是2019年各項補貼大幅退坡,當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就下跌了4%,財政補貼的槓桿效應可見一斑。也正是因為銷量快速下滑,補貼政策最終延期兩年。但是,財政補貼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早就無需多言,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不可能一直活在補貼之下。如果兩年之後補貼退出,新能源汽車還能夠完全靠自己活下去嗎?

除了價格因素之外,安全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揮之不去的陰影。新能源汽車頻頻發生的自燃現象,讓很多消費者認為,和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似乎更缺乏保障。尤其是為了快速提升續航能力,可能會給電池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消費者擔心的是,如果將來電動車變得越來越快,會不會意味着安全性越來越低?

當然,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未來到底會如何,最有發言權的可能還是消費者。對消費者來說,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願意要一台特斯拉,還是奔馳寶馬?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17/154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