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七旬義務律師「桐叔」等11人被捕 好友指其留港是為「發光發熱」

繼上周大抓捕超過50名民主派人士後,港警國安周四(14日)再出動,拘捕11名男女,但罪名卻和《香港國安法》無關,而是涉嫌「協助罪犯」。消息稱,和早前12名港人偷渡的案件有關。其中一名被捕者,是年過七旬的義務律師黃國桐。他過往一直義不容辭協助年輕抗爭者,被尊稱為「桐叔」。他被拘捕,讓外界憂慮,協助抗爭者的律師,會成為當局打壓的下一個目標。

「堅持民主、法治、人權,不要放棄!香港人堅持!」年過七旬的義務律師黃國桐,被從後鎖上手銬、帶離辦事處的一刻,力竭聲嘶地向在場人士呼喊,勉勵港人不要放棄爭取民主、法治和人權。

身兼區議員的他,社交專頁在周四(14日)早上發佈訊息,指港警國安早上約6點到他的寓所。他被警方帶走後,中午再被押返區議員辦事處搜查。

視頻【"桐叔"被帶走的一刻】【"堅持!香港人不要放棄!"】

多家港媒引述消息,包括黃國桐在內,11名男女周四被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以「協助罪犯」為名拘捕,包括8男3女,被捕者年齡介乎18至72歲。消息稱,和早前12名港人偷渡的案件有關。

黃國桐是反送中運動其中一名義務律師,為大批年輕抗爭者提供免費法律援助,被尊稱為「桐叔」。翻看他社交專頁的照片,不是去監獄看望被囚禁的年輕人,就是去警署等候會見當事人。從酷暑走到寒冬,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法院、警署和監獄外,甚至通宵達旦留守。他被捕前最後的網帖,留下了這段話─

「牆裏,是留在香港,卻喪失了自由,一張張稚嫩的面孔。牆外,是漂泊他鄉,活在陌生人當中,一個個無奈的心靈,更不知何時重回故地。越是黑暗,越要忍耐。堅守我心,與你同行!」

林卓廷:黃國桐一直義不容辭協助被捕人士

早前同樣被港警以國安法拘捕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憶述和黃國桐的相處,稱讚他一直義不容辭協助被捕人士。

林卓廷說:「我通常無論時間多晚,我都會致電給他(黃國桐),他總是義不容辭馬上出來。他經常穿着涼鞋、短褲、披着一把長發、手持一個水瓶,便在不同地區的警署穿梭,他亦經常載我去警署聲援被捕手足及兄弟。因為他當律師多年,非常資深,有些較年輕的律師朋友來到,他亦不介意分享其經驗,協助很多家屬及安撫其情緒,並與警方周旋。這份正義感,我是非常佩服。」

2021年1月14日,香港九龍城區議員黃國桐被警方逮捕。

友人稱「桐叔」不願離港只望餘生發光發熱

黃國桐曾協助流亡台灣的港人發起「保護傘」計劃,在台灣開設「保護傘」餐廳及二手衣店,讓流亡港人在台灣得以工作,自力更生。雖然黃國桐曾澄清,「保護傘」餐廳不是他的生意,但親北京媒體《文匯報》卻繼續狙擊,指控他協助流亡,在台灣開店聘「潛逃手足」,涉嫌違反國安法。

早前網台「D100」主持傑斯(原名尹耀升)因在網上發起「千個爸媽,台灣助學」眾籌計劃,協助赴台港人在當地升學,被港警以國安法罪名拘捕,指控他涉嫌「資助他人分裂國家」及洗黑錢,外界早已憂慮黃國桐會成為當局下一個目標,但黃國桐仍堅持留在香港。

與黃國桐素有交情的「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透露,黃國桐早已預料會有被捕的一天,但仍坦然面對。

桑普說:「他仍然是為了別人,不理自己的安全繼續留在香港。好多人問他為何不離開香港,他都確切地說要幫人。我認為這一點令我相當感動,亦令好多被他幫助的人感動。他自己本身亦坦然面對,他曾說自己已經70歲,什麼也沒有,只希望在餘生發光發熱。」

桑普嘆道,黃國桐願意付出生命與所有手足同行,非常可敬。他又表示,「保護傘」餐廳只是做生意,加上黃國桐並無參與其經營,質疑如何危害國家安全。他認為當局早以視黃國桐為眼中釘,希望清算他。

2019年11月25日,律師黃國棟(中)抵達理工大學與香港示威者會面。

桑普說:「你試想想他協助過多少年輕人打官司?單純是打官司,你都可以說他協助罪犯吧?所以一個'保護傘'、一個他做人權律師,可能這兩件事已令他被國安機關盯上。(若如警方指)單純是協助罪犯逃亡,我不認為國安機關有任何發言空間。不是針對他做過什麼,而是針對他這個人。」

桑普認為這次事件是當局對付律師的先兆,憂慮日後會有更多律師被捕。

據報涉12港人案包括提供資金

連同黃國桐在內,共有11名男女在事件中被捕,包括黃國桐的鄰居,以及一名烏克蘭籍男子。警方消息指,被捕人士在案中各有不同角色,包括負責提供資金、安排偷渡路線和船隻、開車接載和負責聯絡等。

去年10月,警方亦曾拘捕9人,指他們協助12港人偷渡,部分人被指是船主、提供窩藏地點或聯繫台灣接應等。

12名港人去年8月底從香港偷渡到台灣途中,被中國海警拘捕。其中2名未成年被告去年底被移送回港,另外10人被控「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和「偷越邊境罪」,被深圳鹽田區法院判刑7個月至3年。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15/154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