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共財政部發佈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強調商業銀行對中共宏觀政策的策應,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微觀經濟的能力。對此,彭博引述分析師觀點報導認為,該辦法降低了銀行對經濟效益的要求,預示着未來銀行體系向實體經濟「讓利」將更加充分,息差壓縮在所難免。
彭博1月7日報導,中共財政部剛剛發佈的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僅保留了「淨資產收益率」指標,且權重係數由10%進一步下調至8%,這明顯不同於2016年發佈的辦法,將盈利能力考核放在首位。
報道稱,在弱化利潤考核指標的同時,還新增了包括服務生態文明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等具體要求,顯示中共政府希望引導商業銀行信貸資源流向中共認為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國泰君安分析師花長春發佈的點評稱,「這無疑是通過績效評價、信貸指標等最直接、毫不含蓄地要求金融行業轉型服務實體經濟,改變金融資源投向。」因此,實體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行,這個下降大概率是銀行讓利,即息差縮小帶來的。
在公佈該辦法的同時,中共監管機構還要求建立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1月1日起大型國有銀行房貸餘額占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
彭博報導認為,此政策意在降低房貸集中帶來潛在系統性風險,並將更多資源匯集至政府扶持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