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電商平台「霸凌」消費者

示意圖。

在網絡消費對中國民眾生活影響迅速擴大的同時,該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在近日舉辦的座談會上發現,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正在受到電商平台的廣泛侵犯。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星期四(1月7日)發佈的消息,網絡領域涉及消費者權益的算法應用問題歸納為6種,其中,推薦算法是消費者投訴涉及最多的一個問題。電商通過監測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蹤軌跡,如瀏覽過的頁面、廣告、商品服務、話題等,有針對性的對消費者進行商業營銷。

該協會指出,這類推薦算法利用消費者的數據畫像,實施所謂精準推送。許多消費者誤以為自己看到的與旁人無異,導致知情、選擇不足。有些經營者通過算法應用推送的商品、服務內容甚至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

中國消費者協會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大型平台企業存在網絡遊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等問題。該協會指出,這些問題涉及互聯網平台對算法技術的應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價格算法的問題表現在,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表現在,一是對新老用戶制定不同價格,會員用戶反而比普通用戶價格更貴。二是對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制定不同價格。三是多次瀏覽頁面的用戶可能面臨價格上漲。四是利用繁複促銷規則和算法,實行價格混淆設置,吸引計算真實價格困難的消費者。這類算法造成選擇性目標傷害。

其它被投訴的4種算法是,評價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和流量算法。它們都存在誤導、左右消費者決策、影響公平競爭等問題。

各種網上消費的興起催生了一種新的經濟系統-平台經濟。平台經濟是由數字平台推動的經濟和社會活動的總稱。

該協會說,一些常見的網絡消費領域不公平算法應用,具有技術性和隱蔽性,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消費者很難通過個體力量與之抗衡。從而會使消費者面臨數據算法壓榨,成為技術欺凌的對象,甚至被算法扭曲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淪為平台經營者的掌中「玩物」。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08/154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