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好的父母,都要做到適當絕情

看到論壇上的一個帖子,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想去上學,媽媽罰他在大馬路上撿垃圾。

先給這位杭州媽媽的這波神操作點個讚。

原來早上起床後,這個小男孩哭着吵着不要去學校,無奈之下,媽媽決定讓兒子去大馬路上撿垃圾代替上學,而且要和幼兒園的上學放學時間一致,才同意兒子可以不去學校。

小男孩欣然同意。

大冬天的,穿着厚厚衣服的小男孩,戴着大人工作時用的白手套,拎着一個和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黑色大垃圾袋,開始撿大馬路上和路邊花壇里的垃圾。

一開始小男孩還覺得挺好玩的,但是沒過多久,因為撿垃圾時不停的彎腰下蹲,累的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撿了兩個小時就累趴下了,回家吵着要去幼兒園上學,不要撿垃圾了。

媽媽看着兒子,雖然心有不舍,但還是堅定而和善的說:「早上你不想去上幼兒園,所以答應媽媽今天撿一天垃圾的,我們要說到做到。」

因為自己答應媽媽的,小男孩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干。

一直到拿着垃圾袋站在學校門口看到其他小朋友們開開心心的放學回家,這一天才結束。

這位媽媽的做法,也贏得了網友的一大波贊。

好的父母,都要適當做到「絕情」。

家喻戶曉的《三字經》開頭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每個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想變成一幅什麼樣的畫,父母的教育影響很大。

不要做一個百般討好、百依百順的父母。這不是愛,而是害。適當的拒絕,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適當拒絕,孩子才懂得自律

有一次,我和表姐還有她女兒嘟嘟一起逛街,逛到一半時嘟嘟又要吃棒棒糖了。

這已經是路上的第三根棒棒糖了,表姐有點生氣:「不能吃了,你已經連續吃了三根棒棒糖了!」

「媽媽,我要吃糖麼!」嘟嘟說着就蹲在街上不走了。

表姐有點急了:「你快起來,反正今天糖是不能再吃了!」

「我就要吃糖!我就要吃糖!我就要吃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道理小女孩也懂。

嘟嘟說完後,瞄了一眼無動於衷的表姐,開始放大招了。她一屁股坐在大馬路上,揉着眼睛,開始哇哇大哭。

表姐皺了皺眉頭,只能無奈的又給了一根棒棒糖給嘟嘟:「好了,好了,不要哭了,趕快起來。」

嘟嘟見狀後立馬站起來,擦乾眼淚,接過棒棒糖,麻利的撕開糖紙,開心的吃了起來。

表姐的女兒嘟嘟今年已經五歲了,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可是只要一張開嘴巴,看到的只有她滿口黑色的蛀牙,還經常因為牙疼要去醫院。

我問表姐:「為什麼不拒絕她吃糖的要求?」

表姐無奈的說:「孩子要吃,不給她就鬧,一哭可以哭上一個小時,我也是沒辦法。」

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真的不能拒絕嗎?拒絕孩子的要求,就是不愛孩子嗎?

有家人疼愛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疼愛一旦過頭,孩子就會被慣壞。對於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的,家長要把好關,不利於身心成長的,一定要堅決拒絕。

合格的父母,愛孩子,但不是一味的溺愛,不要任意地滿意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要學會堅定而溫柔的說「不」。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一再強調了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和善而堅定。

適當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律。

適當拒絕,孩子才會有責任感

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中,其中一位作者講述了一個自己兒子生活中的小故事。

有一段時間,他的兩個兒子正好處於懶散、不負責任的階段。

有一次,他的兩個兒子準備放學後去踢足球。他們自己收拾好球衣球鞋等物品,打好包放在門口,但是早上忘記帶去學校了。

他出門上班的時候其實已經看到。果真沒多久就收到了兒子發來的求助短訊,問他可不可以上班時順路把東西捎過去。

事實上,他的確可以中途停一下,把東西交給他們,然後再去上班,時間也來得及。

但是,他拒絕了兒子這個對於他來說是舉手之勞的請求,並且要求他們向教練道歉,因為他們沒有做好參加訓練的準備,是對教練的不尊重。

他還發信息給教練:今天他的兩個兒子沒有帶所需的物品,只能穿校服參加訓練。並且要求教練對於未經準備就參加球隊訓練的球員,一視同仁進行處罰。

他認為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教訓一下兩個責任感薄弱的兒子,培養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放學去接兒子的時候,兩個人渾身是汗,氣呼呼的指責爸爸沒有愛心,連東西都不幫他們帶去學校。

他平靜地提醒兒子:「東西是你們自己收拾的,也是你們自己放在門口,不是別人,我只能對你們的遭遇表示同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的路》一書中說:「真正的愛,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真正的父母,只有適當的拒絕孩子的要求,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

孩子們只有通過經歷教訓才能學到寶貴的知識,知道做事的底線,懂得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適當拒絕,孩子才能獨立成長

在《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田亮的女兒剛開始時不願意離開爸爸,整天掛在爸爸身上哭鼻子。

就連田亮對自己女兒的哭功都表示無可奈何。但他並沒有因此遷就女兒,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放下掛在自己身上的小小人兒,堅定而和善的讓她獨立參加到活動中去。

她是這一期中變化最大的孩子。

就是因為父母寬嚴結合的教育方式,適當的說「不」,長大後的森碟,更是獨立樂觀堅強的元氣少女,即使手臂骨折也帶傷演出,一句「我身殘志堅」直接讓媽媽笑噴。

樂觀而堅強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氛圍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其實大部分就是父母教育中的折射。

很多父母都是「慣孩子而不自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父母便不由自主地給孩子好的東西,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久而久之嬌慣、縱容了孩子,而自己卻不知道。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就曾說:

「孩子就如蒲公英的種子,在發育成熟後,便隨風飛走,找到合適的地方降落,然後生根,發芽,長大,開出屬於自己的蒲公英花。

那些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風雨,孩子也會再次經歷;那些曾經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生活難題,孩子也必須面對。」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縱有千般不舍,孩子終會離開,而父母必須放手,這就是生命法則。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才,好的父母,都是適當做到「絕情」。

適當拒絕,孩子才懂得自律,設置規矩並堅持不懈地執行。

適當拒絕,孩子才會有責任感,讓孩子承擔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

適當拒絕,父母愛的有分寸,孩子才能獨立成長。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爸媽精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06/154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