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亞洲人對新冠病毒抵抗力為何高於歐美人?

亞洲地區的人口總數佔全球總人口的30%,但一年來亞洲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僅佔全球因新冠而死亡的總人數的2.4%,總數為為44000人,除了數字統計上可能出現的誤差以及人口平均年齡上的差異之外,人種差異是否與此有關?法國回聲報駐東京記者周一發表長篇調查文章,介紹了日本與美國病毒專家對上述議題的研究及看法。

圖為3D打印的新冠病毒模型REUTERS- Dado Ruvic

亞洲地區的人口總數佔全球總人口的30%,但一年來亞洲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僅佔全球因新冠而死亡的總人數的2.4%,總數為為44000人,除了數字統計上可能出現的誤差以及人口平均年齡上的差異之外,人種差異是否與此有關?法國回聲報駐東京記者周一發表長篇調查文章,介紹了日本與美國病毒專家對上述議題的研究及看法。

除了新冠病毒的來源之外,病毒的另一大疑點是它似乎對亞洲以及非洲等地民眾手下留情。亞洲是疫情最早爆發的地區,該地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死亡率都遠遠低於歐美國家。雖然日本與韓國兩國近日確診病例增多,但是,兩國自今年年初疫情爆發至今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僅僅為4284人,而這一數目是美國目前每天的死亡人數。

西方輿論在譴責各自政府應對疫情不力的同時也強調中西方文化差異,認為亞洲民眾比較馴順,服從政府的指令,而事實上,在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等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並未受到封足等限制,民眾的基本行動自由權利並未受到侵犯。當然,上述國家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迅速採取隔離措施,對確診與疑似病例迅速與其他民眾區分,此外,亞洲國家民眾習慣佩戴口罩,或許對阻止病毒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過,對多位專家來說,上述因素並不足以解釋為何病毒的殺傷力在亞洲以及歐美國家出現如此懸殊的差異。日本多位學者認為其中原因或者與人種基因有關。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Tatsuhiko Kodama最近幾個月來對一百多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血清樣本進行了檢測,他驚訝地發現在所有病人的血樣中都檢測出一種特殊的抗體。這種特殊的抗體是人體在第二次接觸同一種病毒時才可能產生的抗體,因此他認為亞洲民眾對病毒的反映似乎顯示他們在之前早已遭受類似的新冠病毒的攻擊。除了薩斯,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之外,還有其他同類性質的病毒在亞洲地區流行多年。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亞洲地區的病毒殺傷率要遠遠低於歐美。從這一基礎出發,有學者甚至認為亞洲人種或許由於歷史上受到類似的病毒的感染而出現了免疫基因。日本多家大學的病毒學專家成立了«Coronavirus Task Force»新冠病毒攻堅小組,分組研究從五百名患者身上收集到的基因樣本,這五百名患者被分為輕度患者與重症狀者。研究的焦點是簡稱為HLA的人類白細胞抗原(英語:human leukocyte antigen,縮寫為HLA),他是編碼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基因,具有監督人類免疫機制的功能,這一功能因人種而已,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病毒專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指出,該細胞系統對病原體的鑑定起到關鍵作用。目前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之中,預計在今後幾個月內,學者們或將可以斷定亞洲人種是否對新冠病毒具有天生的免疫能力。

事實上,地球某些地區的居民對某一種病毒擁有天生的免疫能力,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巴黎巴士德學院的學者指出非洲國家的居民抵禦瘧疾的能力遠遠超過歐美國家的居民。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05/154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