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我們為什麼迷戀油炸?

作者:

最近,風物菌做了一項調查:我們為什麼迷戀油炸?

煎、炒、烹、炸、煮,油炸格外具有誘惑力和其他烹飪技巧相較,油炸食品總是被油大、不健康等詞彙環繞。然而這些負面詞彙,並沒有阻止人們奔向油炸食品的腳步,反倒讓其多了一種被禁忌的美麗

▲炸白花。圖/soogif

從霸佔全國人早餐桌的油條,到夜市上最有「味道」的臭豆腐;從最家常的麻花、春卷、丸子,到宴席壓軸的鯉魚焙面、松鼠鱖魚,中國人的地道飲食里,從來都不缺少油炸食品的影子。畢竟對於高熱量、高油脂的追逐,是人類的本能驅使。

炸肉肉肉,我的雙倍快樂秘籍

肉,人類的生命之光;油,人類的慾念之火。兩者甫一相逢,便是勝卻人間無數的頂級快樂。

▲炸藕合。圖/網絡

炸酥肉,是肉與油最常見的結合。正如許多美味被廣為傳播而模糊了籍貫,味美又家常的小酥肉,幾乎佔領了中國各地人的餐桌。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炸小酥肉,以備待客。早年間,冰箱並不普及。把肉、魚等食物,裹上澱粉、蛋液油炸,是延長肉類保質期的一種有效方法。肥瘦相間的五花裏脊,裹上雞蛋澱粉糊,放入五六成熱的油鍋中,小火慢炸,待肥肉炸至透明的狀態,便可撈出,而後等油溫升高後,復炸1分鐘即可。

▲對於不少人來說,沒有小酥肉的火鍋,沒有意義。圖/網絡

炸好的酥肉,要趁熱吃。酥脆的外殼,每咬一口,都能聽到令人愉悅的聲響。因為加入了花椒川渝小酥肉在一眾酥肉中脫穎而出。牙齒穿過酥脆的外殼,極具顆粒感的花椒,在舌尖留下微麻的口感。除了直接吃,酥肉還可以燉菜、涮火鍋。無論是那種吃法,總能讓人慾罷不能。

論及油炸和肉,東北人最有發言權。鍋包肉、熘肉段、干炸肉段、炸雞架、炸帶魚……在東北吃飯,你甚至會產生一種不過油不做飯的錯覺。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餓了。圖/網絡

不同於小酥肉、鍋包肉、炸雞架等炸肉的酥脆口感,酸甜下飯的松塔肉片,外殼酥脆,內里卻柔軟溢汁,堪稱老哈爾濱人的柔軟記憶。

松塔肉片的初炸,和小酥肉的做法並無二異,區別就在於復炸時加入的滋汁。由醬油、白糖、鮮湯、水澱粉調製的滋汁,酸甜兼具。有些創意餐廳,甚至還會加入泰國的甜辣醬,融入一絲菠蘿的香氣。

肉片復炸時,酸甜口的滋汁,順着肉片表層焦殼的氣孔,鑽入肉片內,後路卻瞬間被熱油糊住。也因此,松塔肉片的內里保留了一汪汁水

作為河南官府菜的一種,炸紫酥肉的製作尤為精巧。形似烤鴨的炸紫酥肉,取材自纖維細軟的豬肋骨肉。經過煮、醃、蒸、炒、幾道工序的歷練後,再抹三次香醋,入四次油鍋,才能成就一道完美的菜餚。

▲炸酥肉。圖/網絡

經過油鍋的歷練,豬肉表層被炸出脆皮,泛出棕黃色的油亮色澤,切成薄片後,幾乎可以和烤鴨以假亂真。在吃法上,炸紫酥肉和烤鴨宛若雙生,夾上一片炸紫酥肉,蘸取甜麵醬,和蔥段一起裹進荷葉餅,咬上一口,肉汁炸出,浸入蔥絲和麵餅,一層肉、一層餅,口感層次分明。

區別於北方炸肉簡單直接的肉條,南方炸肉多以肉餡的面貌出現俞平伯先生曾在《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裏,專門記載過一道杭州名菜——干炸響鈴,並感慨:「小時候喜歡吃,故至今猶為忘耳。」

▲干炸響鈴。圖/網絡

薄如蟬翼的豆腐皮,裹上肉餡和花生,用油炸脆了,吃起來咔嚓作響——這便是油炸的情趣。咬破脆殼後,浸透了豬油的肉餡兒溢出鮮香,將干炸響鈴的味道,拔高了一個層次。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27/153880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