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我95歲的外婆如何養生 長壽秘訣

我敬愛的外婆黃蘇仁美女士,以95歲高齡,在睡夢中靜靜地離開人間,她在生前的最後一天,仍可生活自理、行動自如,每日灑掃庭除、種種地瓜葉,逛逛左鄰右舍,去關懷那些比她年輕二、三十歲卻已行動不便的親友。親友們無不讚嘆她「老康健」(台語)─老得很自在(一點都不麻煩晚輩)、老得能做主(身體、心理的主人);但或許在人間功德已經圓滿,她以一個極少病痛的高齡無疾而終,做為她的子孫,雖說不舍,但也着實為擁有這樣一位「康而壽」的長輩而感到驕傲!

我的病患和朋友在得知外婆過世,沒有任何慰問,反而稱讚她的福壽雙全(單單曾孫就超過30人),頻頻追問外婆是如何養生的、我這個中醫師外孫是如何幫她調養的?於是藉雜誌一隅來和大家分享中醫的養生目標:康而壽的人生。

外婆約在89~90歲前後,曾因在田裏時間過久,中暑、頭暈而不慎摔斷了髖關節,在醫學中心置換人工關節,期間,我依外婆的體質開立了修復處方,並配合每天沖服「龜鹿二仙膠」-這道既可強化骨質密度與韌帶強度,又可促進骨傷復原的藥膳(前題是當然要適合體質才有效果)。奇蹟似的,外婆在1個月後可拄杖走路,2個月後步履穩定,食衣住行一切自理,回醫院複診時,主治醫師訝異地問:「和您同期開刀的六、七十歲的患者大多還在坐輪椅,您九十歲的人怎麼好得這麼快?」

老人怕跌倒

是的,依據西醫臨床統計,老人在髖關節骨折後,能夠恢復到正常活動的個案很少,九成的病患在髖關節置換一年後,尚無法自行爬樓梯;將近七成的人無法自己上廁所;有五成的人無法從椅子站起來,也就是說:大多數的老人髖關節骨折之後都需要有人照顧,而且愈痛就愈不想動,愈不想做復健。坐一下就去躺,除了大小便,能不起來就儘量躺着。但是老人家躺床一天,下肢的力氣就會減少約2~5%,如此推測:如果,本來體質就是氣血陰陽虧虛的虛弱狀態,連躺一個月,就幾乎下不了床了。

 

 

糟糕的是,老人長期臥床,又容易會有泌尿道感染、肺炎、褥瘡等疾病發生,疾病再加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等治療,又會使身體更加虛弱。再者,虛弱又活動少,導致腸胃蠕動變慢,容易便秘、食欲不振,進而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同時隨着身體的日益無法做主,心理的憂鬱也悄悄形成。這些身心的總合,會讓氣更滯、血更瘀,使得人體的自我修護更難維持平衡,照護也更棘手,離康復也就更遠,無形中,也註定了壽命的減短。

傷筋動骨一百天

從臨床上觀察,老年人因為急性問題(骨折、肺炎等)住院接受治療,痊癒出院後,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原來的生活功能,一般來說,這段調養恢復期約需三個月,所以中醫前輩有句話:「傷筋動骨一百天」,當然恢復期的長短和每個老年人在發病前的體質狀態與疾病的嚴重度有關。

以我外婆為例,在骨折前,她已斷斷續續地吃了2年的龜鹿二仙膠,再加上在恢復期適當調養,所以功能恢復得很快。相反地,在這段期間如果沒有適當調養,會使得身心狀況更加惡化。據研究,老年人因急性問題住院治療出院後,會出現:

●約20%的老人有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焦慮、躁鬱等。

 

 

 

●約25%的老人,會出現認知功能減退,甚至影響智能表現。

●約30%的老人自我照護困難。

●約40%的老人,會有營養不良、食慾減退的問題。

●不管什麼疾病,出院後幾乎每位老人可能增加跌倒風險,據統計,出院三個月後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再住院,一年內有35%的病患會因此意外續發病變死亡。

平凡的農村生活,成就了平衡的身心

當我們整理出外婆生前的照片發現,她從50多歲到90多歲的穿着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樸實無華!外婆一輩子沒有仇人,沒有怨懟的人,印象中也從來沒有看見她疾言厲色的訓示過哪個晚輩,也從不說三道四、怨天怨地。家人聚會時,她總是靜靜地微笑在一旁聽着子孫們聊天,也許是從少到老的農村刻苦生活,把她磨練成這般進退都合乎自己所認定的本分,順天應地、夠用就好!

明代養生大師息齋居士所著《攝生要語》倡行的簡易養生之道:「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好;依此四少,神仙可了。」他認為,言少養氣,事少養心,食少易化,睡少脈活,能確實做到這四少,就是一個高超的養生者。再者,老年人如果真能不被庸言所累,瑣事所擾,腹無積食,血脈活暢,自然少病體康。

現代老人有三惑

然而,成天在工商業生活打滾的老人是不容易做到四少的,尤是戰後嬰兒潮已經接受了民主教育的洗禮,普遍自我概念清晰,相對的,自我慾念的膨脹也比以往任何一個世代都來得明顯,從養生的角度來看,現代老人對自己身心變化的過程有三大迷惑:

 

 

 

第一惑是不服老的想法和行為,第二惑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失落感,第三惑是生活習慣的任意胡為!這三種行為或心態都是未認清人在慢慢自然老化中的身心轉變,結果成了障礙自己康壽的絆腳石。

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描述人體自然老化的生理狀態:「人40歲陰氣自半(自我新陳代謝合成速率減半);50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60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70歲,脾氣虛、皮膚枯;80歲,肺氣衰,魂魄離散,故言善誤;90歲,腎氣焦,四髒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實際上,如果到了七、八十歲仍然五臟氣血平衡,就不妨做個「不老騎士」,去追逐美麗夕陽,千萬別陷在那「可安卻不樂」的老年失落感里。但如果已經察覺體內氣血大不如前─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肌膚斑皺、耳鳴健忘……,退化愈來愈快,煞都煞不住,就應該選擇合乎自己身心狀況的養生方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做勞」《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才能形與壽齊而盡天年。

那為什麼同樣到了「老年」的年紀,像我外婆這類年過90仍可耳聰目明?卻也有些人剛享有老年優待(滿65歲)就真的老樣全出,甚至無法生活自理?

這些差異可歸因於先天腎精(基因)的差異,及後天生活習慣不同,換句話說: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生活型態、環境危險因子,甚至治療疾病的藥物副作用,都會一點一滴侵害健康,最後把人體折損成大家所熟悉的老年狀態,相反的如果能以符合中醫的養生法則來使用我們的身體,即使到了平均壽命的80歲,仍可倡言「人生八十才開始!」

有病真治病,無病善養生

A女士,70歲,主訴症狀:容易疲倦、心跳忽快(110下/分)忽慢(40下/分),血壓忽高忽低,因頭暈昏倒數次急診,喘咳有痰不易咳出,全身酸痛、高血糖高血脂、全身無力、抽筋、神智時而不清、甲狀腺腫大、時而便秘或腹瀉……,症狀比餐廳菜單還多,貼心的女兒整理出來的就醫紀錄像火車時刻表般密集,等她拿出目前服用的各科醫師處方藥,如果混在一起,像極了M&M巧克力,一天吃26顆藥,想要病情不混亂恐怕也難!

除了建議家屬回該醫學中心找家醫科或轉到有老人醫學科的醫院,請專科醫師考量藥物的副作用與互相作用後,適當減量。而在當下,我看到她早在8年前就陸續有不明原因昏倒的就醫紀錄,而「頭暈→心跳過緩→昏厥」的症狀,在最近愈來愈常出現,每次一發生,就彷佛到鬼門關走一趟!

我望其舌色淡、胖、黯、紫,舌邊有齒痕,脈叄伍不齊,交替帶鈎無根;四診合參後(包括她完整的就醫紀錄),我推測:她的昏厥應該是甲狀腺與高血壓治療不當的後遺症;而用藥不適,是因為她的甲狀腺亢進與高血壓都是在長期慢性心衰竭下,卻用「硬撐」的意志力繼續工作所造成代償作用的假性疾病,所以即使各科醫師,開立適合的劑量,對她來說卻是會讓她立刻「撐不住」─心跳過緩,血上不到腦部而昏厥,因而會幾度入院做了腦部各種檢查,卻都正常。

以中醫來看,她其實是心腎陽虛的危症,除了建議她再諮詢西醫減藥之外,便服用強心溫陽處方以救逆。即:四逆湯、炙甘草湯、肉桂杏仁、沙參、砂仁、川七。果然在減西藥(一天6顆)並服用中藥2周後,頭暈症狀大幅改善,血壓也相對穩定,心跳回至70~80下/分,迄今半年未再昏厥。

藥物不是萬能,副作用萬萬不能

老人家由於身體機能日漸退化,在年輕人身上可能很輕微的副作用,對他們影響卻很大,再加上老人常有2個以上的慢性病,如果只依各科醫師就其專精的單一系統處方,卻忽略老年人服藥物後的生理反應及副作用對患者其他症狀的影響,便有可能把前一項藥的副作用當作一個新症狀而加進新藥物,結果,副作用加副作用,產生更新的副作用,造成老人家身上的毛病癒來愈多,也會讓心情更憂鬱,愈來愈消極!雖然生病不要諱疾忌醫,然而盲目地把健保卡當信用卡刷,卻只會在身體留下更多的卡債,最後演變成無藥可醫的鎖卡狀態,所以「早發現、早治療,症狀多、整合治療」是老年醫療的一大準則。

養身在動,勤練氣功

B女士,是我另一位遠房長輩,幾年前,以98歲的高齡,安詳於睡夢中逝世。在她50多歲時發現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退化性關節炎之後,開始勤練外丹功,幾年練下來,不僅停所有西藥,更擁有比年輕時更好的活動力與靈敏度。

73歲在凌晨出外練功,被剎車不及的計程車撞飛,她的頭把擋風玻璃撞出一個大窟窿,嚇得司機臉色發青下車查看,只見她老人家從地上爬起來,指着司機大罵:「夭壽喔!少年開車吻得要小意!(台語)」司機叫來救護車及警察,大家到現場全傻眼,因為被撞飛的老人家正中氣十足地訓斥着司機,後來在醫、警、司機的拜託下,老人家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坐上救護車,一路上還嘟噥着:「我啊沒安怎!踏得去醫院?!(台語)」她出院,依然每日練功到往生前一天,每日的練功不僅是健康的保障,更是她與新進成員們分享健康經驗的最佳時段。

勤練氣功,使得全身氣血流暢,如果動靜功法都練,更可以使全身宗營衛偕行順暢,而達到自我排毒、修復、滋潤,進而使免疫功能健全的功效,所以對老年疾病、慢性病、癌症病人,我都會建議他們選擇簡易的功法練習,重點在簡單而持之以恆,能做到如此,可以發揮最大中藥療效,進而縮短服藥期限,減少劑量,達到早日療愈的目的。

B女士還有一個養生小祕訣,也就是每年從冬至到元宵期間,每天晚上都會喝上5~10cc的養生酒「全真一氣湯」

養心在靜,知足少憂

相對於B女士的勤練氣功,我外婆的絕招就是每日作息固定,每日簡單農務,在心境上:雖堅毅卻淡定,心知足而少憂。

如果從現代營養學來看,她每日自備簡單伙食,肯定是極度營養不良。然而,每當有子孫孝敬藥膳時,她卻總是分大部份給左鄰右舍那些健康不佳的宗親,自己留下小部份慢慢吃,或許正因為心真是純淨了,全身的氣脈也就通透了,才能無病長壽。

外婆一生不識大字一個,也說不出什麼人生大道理,只是在平實的生活中,淡淡地信守她相信的做人的道理,什麼道理?或許正如同她的名字一樣─里「仁」為「美」。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康健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26/153843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