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 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喜歡辛棄疾,有很多理由。比如率50人闖萬人敵營的勇氣,比如至死都不改的初心,比如他那600多首詞作。除此以外,還是有他身上的那種狂傲之氣。

辛棄疾的狂,是骨子裏的東西,配上一絲酒意,總是能化為令人動容的文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他在醉後挑燈看劍時的狂,哪怕落寞,卻不改平生之志;「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是大醉後扶着松樹所悟出了的妙語,狂氣中帶着詼諧。

如果說李白酒入愁腸,是七分化作了月光,三分化作了劍氣;那酒入了辛棄疾的愁腸,化作的不只有月光有劍氣,還有那一絲不羈的狂傲。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辛棄疾一首酒後狂傲之作,詞名叫《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這首詞,愛好詩詞的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其經典程度也自然不用筆者多說。所以本期筆者只和大家說關於這首詞的,3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第一、就是這首詞前其實是有一個序言的,大意是說:自己喬遷後,很多好友都為他的新居寫過詞賦,但他自己卻一直想不到該寫什麼,所以遲遲沒有下筆。直到有一天,獨坐在停雲堂里,看着水聲山色動人,那青山一排排就好像在歡迎着他似的,所以才有了靈感,便隨手模仿陶淵明的詩作《停雲》寫了這樣的詞。

頗有意思的是,辛棄疾自己說這是模仿陶淵明,但事實上後世很多年裏,很多人都只記得辛棄疾這首詞,不記得陶公的原作。由此可見,辛棄疾是有極強的模仿能力的。這一點不只體現在這一首詞裏,他還曾模仿過李清照蘇軾等人的作品,效果都是不錯的。

第二、就是關於最後一句「知我者,二三子」到底是何人,這個問題歷來有很多爭議。從詞的下闋里,可見他是醉酒後觀山,才寫下這首詞,他在前一句提到了古人。所有有一種說法是認為,「二三子」指的是辛棄疾一直喜歡的先賢陶淵明、孔子、屈原三人。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幾個人可能是辛棄疾的幾位好友,畢竟這一句是引用《論語》中「二三子以我為隱」的典故。這個典故本身,就是寫友情的。

對此,筆者更贊同第一種說法。雖然陶、屈、孔子三人,不是他的好友,但既然青山都能和他「情與貌,略相似」,那跨越歷史時空的知已情,當然也能入辛棄疾的詞。辛棄疾就是要說,幾千年來真正能懂他的,只有古代先賢,比起說身邊的朋友,這種狂氣更盛。這樣理解,才能對這首詞的認識更深。

第三處細節,是南宋文學家岳珂(岳飛的孫子)在其史書上提到的。辛棄疾在世的時候,岳珂還是一個少年,但他聽說過不少辛棄疾的趣事。他指出,當時辛棄疾很喜歡這首詞,所以後來每次有酒宴,他都經常拿出其中「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一句,來問酒宴上的好友們自己這句詞寫得如何。

寫了句狂詞,然後就經常跟好友「炫耀」,這樣的辛棄疾也當真是可愛極了。這件事,能傳到岳珂耳朵里,可見在當時的文化圈已經是件美談了。辛棄疾之所以會這麼喜歡這首詞,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確實寫出了自己的心聲。這兩個「恨」字,狂氣之下其實仍然有一種懷才不遇的落寞,用這種極誇張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展現後,更具感染力,也更讓人心疼。

以上3點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每一個都值得我們細細思量。筆者希望,大家在看到此詞的狂傲之氣外,能對他內心的愁與苦,以及不願改變初心的那種堅持,有更深的認識。詞人的不幸,最終成了詞壇之幸;本該持劍的手,最終拿起了筆。於辛棄疾來說,這「詞中之龍」的美稱真的是他想要的嗎?一聲嘆息!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美詩美文的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23/153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