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又稱「出血性腦卒中」,俗稱「腦溢血」,是第二大類腦血管病。腦出血約佔所有腦卒中的20%,但每年因腦血管病失去生命的患者中,近60%為腦出血所致。那麼,腦出血是怎麼回事?它和腦梗死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危害這麼大?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
腦出血是腦血管破裂所致,本應該在血管內流淌的血液進入腦組織,對大腦造成嚴重壓迫並釋放有害物質。與腦梗死不同,腦梗死是由腦血管閉塞所致,腦血管閉塞後大腦缺少能量和氧氣而很快發生壞死。
因此,形象的來說,腦出血是血管破裂後,腦細胞被「壓迫致死」或「中毒而死」;而腦梗死是血管閉塞後,腦細胞因缺血而被「活活餓死」。
腦卒中發病來勢兇猛急促,但並不是毫無徵兆,在發病前數分鐘至數天內,有各種先兆症狀,所以,當家人出現如下狀況時,請務必注意:
1、感覺障礙: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鳴、聽力下降;
2、運動障礙:身體出現無力或活動不靈;
3、視力障礙:突發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或視物成雙;
4、言語障礙:言語表達困難或理解困難;
5、頭暈:頭暈目眩、步態不穩或身體失去平衡摔倒
6、頭痛:通常是突然發作且嚴重的頭痛,或與往日不同的頭痛;
7、性格行為異常:性格、行為、智能突然反常。
那麼如何預防腦卒中呢?
需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飲食清淡、情緒平穩、每天飲水充足、適度體力活動、注意氣候變化、定期體檢等;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老年人便秘、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險因素,要積極治療;預防腦卒中要從幼年開始,因為動脈硬化的病理改變從兒童時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