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徹底「漢化」 中共大規模改造維族「居家擺設」

近日,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基於美國羅斯-霍曼理工學院中國問題教授蒂莫西·格羅斯(Timothy Grose)近期發佈的一篇學術論文發佈專題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近年來正系統性改造維吾爾人的居家佈局,試圖重塑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抹殺其反抗意識。記者周一專訪了格羅斯,了解這場改造運動的細節。

記者:您能不能先講講維吾爾人對家的概念有哪些特殊的解讀方式?

格羅斯:維吾爾人顯然有他們的一套有別於其他中亞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家庭佈局傳統,而這樣的傳統背後有他們自己的一套邏輯。

記者:您能舉幾個例子嗎?

格羅斯:大多數維吾爾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當中,都有一張蘇帕(supa),它與中國北方地區的炕很相像。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就是,蘇帕不但具有功能性用途,也通常是舉行神聖儀式的地方。對於維吾爾人來講,家常常也是具有宗教意義的重大生命周期儀式的發生地,比如起名儀式就經常在蘇帕上進行。

我認為另一個重要的居家元素就是米哈拉布(mihrab),也就是標明了聖城麥加方向的壁龕。儘管不是所有的維吾爾家庭都曾有這個壁龕,但我的很多維吾爾朋友家裏都有過。

記者:這項由地方政府牽頭的「美化」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改造項目?

格羅斯:改造項目主要簡化這些非常複雜的空間佈局,並劃分出幾個基本空間。這些「被同化」的家庭有三大基本居家空間,分別是日常起居的生活區、飼養牲畜的養殖區、搭建小庭院的種植區。因此,維吾爾人的居家空間變得非常千篇一律。

而這些改造後的生活空間拋棄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宗教符號。過去幾年來,全區各地都有維吾爾人摧毀蘇帕的運動,而當地官員負責記錄這項行動,並統計有多少張蘇帕已被摧毀。另外,在新建的房屋中,米哈拉布也消失不見了。

記者:您提到中國政府幾十年來一直試圖「教化」維吾爾家庭和社區,那麼這場改造運動有什麼新意呢?

格羅斯:我認為這項運動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規模更大,以及它具有尋求當地居民服從的意圖。(編者按:這份報告指出,有近四十萬「貧困家庭」的房屋計劃被改造和「美化」。)另外,這項改造運動也表明當局更注重重塑維吾爾人的生活空間。也就是說,政府不只是在迫使他們搬進高層小區,也在摧毀維吾爾人的傳統居家佈局,並基於當局在中國東部農村地區使用的樣本改造這些空間。

記者:您還提到這場運動是政府2018年初開始貫徹的「三新入戶」理念的一部分。您能解釋下嗎?

格羅斯:「三新入戶」理念(倡導新風尚、樹立新氣象、建立新秩序)似乎得到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建設美麗中國」的啟發。這個理念提到了個人和公共衛生、教育等方面,但如果你挖掘它的核心部分,你顯然會發現這並不是為了提升維吾爾社區的美感,而是為了改造維吾爾人的民族精髓,因為這裏面多次影射了去宗教化、消除「異教」信仰、限制宗教服飾等等。

記者:這場運動主要針對的是南疆農村的一些「貧困家庭」。如果當局希望通過「改善」當地居民的物質條件來遏制極端化,這聽上去似乎還說得通。但您認為這樣的做法能有效實現這個目標嗎?

格羅斯:我認為這場運動只帶來了表面上的、具有強迫性的服從。作為人類,在我們經受着壓力和暴力的時候,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自我保護和保護家人。是的,維吾爾人的確會出於保護他們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服從這些命令,但這並不意味着這場運動對他們的內心產生了影響,也就是他們作為維吾爾人的身份認同感。因此,我並不認為當局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比先前的生活方式更好的選擇。

記者:謝謝您接受採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08/153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