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為納粹上台造勢的施米特在當今中國受熱捧

生於十九世紀末的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是德國著名法學家,強調政治權威、敵我區分的他曾被納粹德國視為其「桂冠法學家」。就是這樣一位飽受爭議的思想家近年來被一些中國學者捧上神壇,而近期針對香港《國安法》的一些中方解讀似乎再次喚醒了施米特的幽靈。

生於十九世紀末的德國著名法學家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右)

生於十九世紀末的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是德國著名法學家,強調政治權威、敵我區分的他曾被納粹德國視為其「桂冠法學家」。就是這樣一位飽受爭議的思想家近年來被一些中國學者捧上神壇,而近期針對香港國安法》的一些中方解讀似乎再次喚醒了施米特的幽靈。

曾為納粹上台造勢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的劉小楓1998年發表的《施米特和自由主義憲政理論的困境》,被認為可能是華語世界中第一篇討論施米特的文章。這篇在香港知識分子期刊《二十一世紀》上發表的文章說,施米特被視為上世紀從政治學和法理學角度批判自由主義憲政理論最激烈的思想家。他指出,施米特曾在法學上為納粹上台大力造勢,迎合納粹黨的思想,希望後者能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設現代德國的道路。

旅美憲政學者王天成指出,很長一段時間,施米特研究一度被邊緣化,但近年來這個不成文的禁區已徹底被打破。

「因為施米特過去與納粹之間的關係,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的名聲非常不好。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一些國際學者認為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他,不是說他的主張完全沒有道理,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

從理論層面上來講,施米特主張由主權者作出道德決斷,反對阻礙當局作出必需決斷的協商主義。因此,他的思想被認為充滿了「國家主義」(statism)的色彩,也就是一個國家行使政治權威是具有一定正當性的。

回頭看,劉小楓的文章似乎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九十年代末,中國就已經初步形成了探討施米特思想的學術圈。現居美國的人權律師滕彪回憶說,那時他還在北京大學法學院讀博,當時他的一些同學就曾建立讀書小組,專門研究施米特等西方保守派人物的著作,其中包括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猛等人。

《國安法》實為國家主義

二十多年後,追隨施米特思想根源的中國「國家主義者」看到了一個絕佳的實踐機會。美國《大西洋月刊》近日發文說,大批中國學者幾個月來力挺香港近期實施的《國安法》,而他們的論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國家主義的引導。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振民在《國安法》實施後表示,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以來,由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不完善,當地發生了一系列危害國安的嚴重事件。由於香港無法自行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從國家層面予以解決。

十幾年前曾在香港中聯辦任職的北大教授強世功在同一時間表示,《國安法》是在維護國家安全領域對《基本法》的制度完善和重要補充,為「一國兩制」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批評人士認為,《國安法》實施表明北京當局已經埋葬了「一國兩制」,開啟了「一國一制」的局面。

人權律師滕彪指出,不少中國學者顯然在用國家主義的視角看待香港問題。

「強世功、田飛龍等學者基本就是在用這樣的一個框架來看待香港問題。在他們看來,去討論香港的人權、法治或自由都沒有說到點子上,而重點還是政治上的敵友、國家主權等問題。」

「施米特熱」為何愈演愈烈?

憲政學者王天成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席捲中國的自由化浪潮因六四事件戛然而止後,中國再度興起了一股右翼思潮。在這個大背景下,一批新左派竭力駁斥西方價值觀,提倡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一些倡導平等、人權等觀念的自由主義者逐漸失去了話語權。

經歷了如此急促的政治氛圍轉向,中國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浪潮在二十多年的積澱後,在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任期內再度爆發。在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看來,這並不奇怪。他告訴《大西洋月刊》,習近平的一大目標就是重塑並重振國家能力,因為習近平本人就是個國家主義者。

滕彪說,「施米特熱」在中國不減反增既有理論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從理論角度來說,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是非常深刻的,無論是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可能都承認這一點。另外,這種關於政治決斷、分清敵友等論述也很符合北京當局的口味。」

他還坦言,最開始他以為那些在北大研究施米特的同學只是在「趕時髦」,但現在看來,這背後顯然有更令人警醒的原因。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05/153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