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頻繁爆雷 分析師:中國是危險而不可參與的市場

近期,中國三家國有企業連續出現債務違約,震動了債券市場,投資者對國企隱瞞財務狀況和逃廢債的行為感到憤怒,市場對國企的信心已經崩潰。在這些違約事件中,中共政府的支持明顯缺位,這是很多債券持有人始料未及的。有分析師指出,中國是一個危險而不可參與的市場。

路透11月24日報道,上月底華晨汽車的債務違約,顯示出中國公司債市場的不透明風險、定價機制不完善等,而更主要的問題是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有着不切實際的幻想。

今年初買了華晨債券的上海一家對沖基金經理Vincent Jin稱,「如果這家公司之前告訴投資者它有大麻煩了,我就不會購買並持有其債券了」。

華晨在2017年10月啟動其10億元人民幣(1.5193億美元)三年期債券配售時宣稱自己的發行人評級為AAA。華晨在2020年4月時還稱擁有充足的現金、大量土地以及國家支持。

因此,當華晨不僅違約,還被一位債權人向法院提起破產重整申請時,債權人都大感震驚。

債權人震驚的還有,在債券違約前一個月,華晨將其香港上市公司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30%的股權轉到一家附屬公司,這個舉動讓債券持有人無法獲得這些資產。

對於Jin來說,糟糕的是他沒有注意到華晨資產負債表中的警告信號。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債務為1,448億元人民幣,主要是短期債務,為股東權益的三倍。除了寶馬品牌外,華晨的其他汽車品牌都虧損。

儘管有關華晨的負面消息越來越多,Jin沒有減持止損,因為他認為政府不會讓一家重量級國企倒閉。

11月20日,華晨集團宣佈破產重整,這對於Jin這樣的投資者有些意外。

Orient Capital Research執行董事Andrew Collier表示,「顯然中共中央政府不想介入,現在基本上是在告訴地方政府他們只能靠自己了。」

國海證券分析師樊磊(Rocky Fan)表示,國企違約並不新鮮,但宣佈破產前轉移資產,阻止債券持有人獲得流動資產卻是新鮮事。

樊磊指出,「這就像在告訴投資者:我不想還你們錢。」

樊磊補充說,「如果是這種情況,就無法根據基本面評估一家公司的風險或給債券定價。」

《紅色資本主義》一書的作者之一、獨立分析師侯偉(Fraser Howie)說,「太長時間以來(風險)被錯誤定價。這就是資本錯配。你一直在向不值得的公司投入資金。」

中國接受評級的發行人中有90%以上都獲得AA或更高的評級,這種幾乎一致的評級令定價風險變得有些複雜。

全球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SC Lowy創建人及執行長Michel Lowy表示,「多數老練的投資者都明白,向國企放貸和借錢給國家這兩者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他說,「當前的形勢就迅速地提醒了這種差別的存在,以及中共政府無意救助每一個做出錯誤選擇的國有企業。」

香港荷寶投資管理集團資深信貸分析師Tiansi Wang表示,中國市場是一個危險地帶,多數外國投資者、甚至那些靠冒險而發達的投資者也要避免。

Tiansi Wang發出警告說,「我們認為,作為普通投資者,這不是一個可以參與的市場。」

她還說,「如果沒有人吃到苦頭,那麼你就不會擁有一個合理的風險定價環境,那是不健康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26/152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