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華晨轉移資產後宣佈破產 被指「不講武德」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美聯社圖片)

日前,遼寧國企華晨債務違約後宣佈破產,引起市場譁然,原因是華晨違約和宣佈破產前,將許多優質資產轉移給第三方或新成立的公司,進行資產切割,有故意逃避債務的嫌疑。有媒體報道稱,這種做法被市場認為「不講武德」。

《易簡財經》11月24日報道,中國經濟周期下行,國有企業違約頻發,其中的華晨和永煤,被市場認為不講武德。原因很簡單,其他企業違約是真沒錢,華晨不但賬上有錢,有資產,還有遼寧省政府作背書。

11月16日,華晨承認,目前的債務違約金額已合計有65億元。

11月20日,華晨集團宣佈破產重整,整個市場隨之譁然,分析人士紛紛指責,華晨是「假破產,真逃債」。

華晨受到指責的原因是,華晨的資產高達1900億,有不少非常有價值的資產。例如,華晨中國手上華晨寶馬50%的股權,價值約480億元。

華晨集團手上,原本持有華晨中國42.32%的股權,但它把其中的11.89%股權,於5月、7月兩次劃給了遼寧交投集團;9月,華晨集團又把剩餘的30.43%股權全部轉移給新成立的子公司遼寧鑫瑞。11月,遼寧鑫瑞則把所持有的全部華晨中國股權質押了出去。

把華晨寶馬這塊優質資產划走之後,10月下旬,華晨宣佈違約。

一位機構債券投資人表示,11.89%的股權劃撥,轉讓對價是38.69億元,華晨曾承諾要這筆錢將用於還債,但本金僅10億的私募債都沒有兌付。

該投資人稱,由於華晨中國的股權轉讓給新成立的遼寧鑫瑞,債權人只能查封凍結遼寧鑫瑞。而遼寧鑫瑞已經把華晨中國股權質押了,這部分股權質押會算作有財產擔保的優先債權,跟普通債權人相比,優先債權人清償先於普通債權人。

該投資人指出,「華晨還掛了兌付公告才違約,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省級國企掛網兌付公告但沒有兌付的案例,完全是對公開市場的一種欺詐行為,涉嫌虛假陳述。」

易簡財經報道稱,天眼查穿透顯示,華晨集團是遼寧省國資委實控的國企,而上述操作基本都需遼寧國資委同意方可執行。這就是說,不講武德的不僅是華晨汽車,還有遼寧國資委。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則認為,近期風險事件的根源並不在於過去簡單的行業景氣度下行,或是民營製造業的盈利羸弱,更多的是地方國企償債意願的博弈。

易簡財經報道稱,不講武德,在遼寧省並不鮮見。

2016年,遼寧第二大國企東北特鋼,截至當年9月,連續違約十次,涉及債市違約金額本金約71億元,涉及上百家機構投資人。

有媒體報道,「東北特鋼的企業資質在鋼鐵行業里不是最差的,而且一直有盈利,並未到還不起債的地步;主承銷商國開行協調的償債方案早已明確。但由於省級領導不表態不拍板,快兩個月了一直未能推進。」

持有東北特鋼46%股份的第一大股東遼寧省國資委,因為長時間內沒表態,觸發了遼寧省政府的信用危機。當時,遼寧省國資委,沒有給債權銀行以及主承銀行提供任何增信措施,被債權銀行和債券持有人質疑「惡意逃廢債」。

遼寧省有一個不凍良港丹東港,是中國東北東部地區唯一出海通道,在這裏有一家做港口運輸管理的丹東港集團。

2017年,丹東港集團一筆中期票據出現實質性違約,導致其一連串債務問題被引爆,陷入百億級債務危機。此後,其提出的重整方案,兩次投票均未獲普通債權組同意,最後被法院強裁通過。

重整後,丹東港由一個好公司(港口產業平台)和一個「壞」公司(臨港產業平台)組成,後者資產主要由在建工程構成,均處於長期停工狀態,債券持有人轉股的就是這個停工的公司。若按照臨港集團的每股權益價值計算,清償率僅為11.68%。

遼寧是東三省經濟較好的區域,但由於遼寧長期逃廢債,東三省都受到影響,因此「投資不過山海關」,也就逐漸成了金融從業者的一種潛規則。

易簡財經引述一位投資人士的話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並不是虛的,都是因為過去東三省種種操作導致的。這不是地域黑,這都是多少億買出來的一句教訓,現在別說金融產品,你要喊我去東北旅遊我都不去。」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25/152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