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受益匪淺)

作者:

學會沉默

說話是銀,沉默是金。

人到中年,慢慢發現,50%的話不必說,50%的話說了也沒用。

懂的人自然會懂,面對不懂的人,要學會沉默。

宋代呂蒙正,因為出身不好,經常被人看不起。

承蒙皇帝賞識,他出仕不久就升任參政。

從前看不起他的人心裏不平衡,就開始在背後嚼舌頭。

有一天下朝,有人在背後譏諷他:「就這樣的貨色,也配參政嗎?」

他卻像沒聽到一樣,頭也不回往前走。

朋友憤憤不平,想要回頭理論。

他拉住朋友說:「不必理會,讓他說去吧。」

圍觀的人說他很有胸襟,將來必能當宰相!後來,他果然做到了宰相。

說話固然是一種表達,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面對那些和自己不同路的人,不必爭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蔑視。

 

 

不拒絕新事物

季羨林曾說:中年之後,最忌諱的就是思維僵化。

所謂思維僵化,就是一個人不再有能力吸收新的東西。

這樣的人很容易和社會脫節,把自己困在過去的小天地里。

曾國藩是傳統的儒家知識分子。

他從小學的是四書五經,接受的是夷夏之防。

但是他的頭腦卻一直保持開放的狀態,積極學習,從未老去。

別的士大夫把洋人當成蠻夷,只有他說:洋人也懂信義,洋人的技術我們也要學習。

年過五旬,曾國藩積極學習西方的數理化,推動洋務運動

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是中國第一所兵工廠。

他讓兒子去學英文,給他請最好的英文老師,讓孩子去見更廣闊的天地。

他送出了中國第一批留學生,開辦了中國第一所翻譯館。

正是曾國藩的不懈努力,讓古老的中國開始慢慢了解外面的世界。

李南老師曾說:一個人只要不拒絕新鮮事物,那麼他的世界就可以每天增長一點點。

這個人的視野和格局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一個人在不斷嘗試新鮮事物之後,日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越充實有趣。

 

 

收住脾氣

人發脾氣是天性,收住脾氣則是修養。

一個人的修養越好,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從前有個將軍,千里迢迢去找禪師求道。

到了寺廟,他問禪師:何為天堂,何為地獄。

禪師說:「你一個武夫,也配和我論道?」

將軍大怒,拔出劍來夾在禪師脖子上,吼道:「如此無禮,我殺了你!」

禪師平靜地回答:此為地獄。

將軍一愣,隨意恍然,放刀入鞘,向禪師鞠躬,感謝指點。

老子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能夠真正掌控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不能控制情緒的人,只能淪為情緒的奴隸,肆意發泄,害人害己。

當情緒上涌的時候,人是失去理智的野獸。

這時候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

靜下心來,離開現場,聽聽音樂,跑跑步,多換位思考一下。

等情緒平復,再作打算。

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主導自己的人生。

 

 

善於麻煩別人

很多人都覺得,多幫助別人才能多交朋友。

而實際上,多麻煩別人,也能建立牢固的友誼。

胡適十幾歲的時候被送往上海讀書,母親不放心,送他到車站的時候說:你要去到更大的世界了,我再也幫不了你,自己去闖蕩吧,送你四個字——學會求助。

多年以後,回想起這四個字,胡適才開始明白母親的睿智。

每個人都渴望被需要,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別人一定樂意幫你一把,對幫助者而言,這也是一種快樂。

18世紀的富蘭克林曾有一個難纏的對手。

每次他演講,這個議員都會給他唱反調。

他一直對這個議員很禮貌,但是議員就是不願跟他合作。

直到有一天,他知道這個議員有一套絕版圖書。

他趕忙去借,沒想到議員同意了,從那次之後,兩人關係明顯緩和。

最後倆人還成了好友。

富蘭克林說:「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只有懂得麻煩別人,一來二去,才能慢慢熟絡,成為朋友。

 

 

慢慢來,別着急

王陽明曾言:「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每天學習的東西是有限的,不要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做學問,必須一步一步來。

就像是澆樹一樣,剛開始萌芽的樹苗,只能澆一點點水。

等樹長大了一點了,再多澆一點。

如果初生的樹苗用一桶水去澆灌它,就會把它泡壞了。

從前紀昌拜射箭高手飛衛為師學習射箭。

飛衛讓他練好眼的基本功,再教他射箭。

他回去睜着眼看妻子織布,看着梭子眼睛一點不眨。

再後來,飛衛讓他把小的東西看成大的東西。

他就天天盯着遠處的小蟲子看,直到他把蟲子看成車輪大小,飛衛才開始教他射箭。

後來,紀昌果然成為當世有名的射箭高手。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則不達。

在日益浮躁的今天,千萬不要着急。

找准方向,一步一個腳印。

只要堅持住,所有的美好都會如約而至,屬於你的一切,終將到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13/152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