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梁文韜:美國的民主怎麼了?

作者:

全球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在一連串爭議聲中仍未落幕,由於在民主黨執政的搖擺州如威斯康星辛州及密歇根州出現計票異常的情況,以至遲來的郵寄選票是否應該算入計票等爭議,甚麼時候才能結束全國所有算票仍是個未知數。按照枱面上的結果,拜登是領先的甚至似乎可以篤定勝選,但對川普支持者來說,一個醜聞纏身而有可能在往後的日子會被法律制裁的候選人,竟然可以拿到史上最高超過7200萬票,簡直是匪夷所思。

綜合多方的資訊,大家不難發現這次反川普陣營大團結,要用盡各種方式令川普鎩羽而歸,連任失敗。除了華爾街及矽谷科技巨頭及主流媒體大多挺拜登外,很多名人如NBA球星詹姆斯大帝(LeBron James),歌手Lady Gaga等等都反川普,Lady Gaga甚至出席拜登選舉活動。在選舉過程中反對川普的陣營大團結大概反映在四個面向,第一,各大所謂的主流媒體創造出大家現在都知道失準的民意調查,其主要目的大概有二,一方面降低偏向支持川普的中間選民的投票意願,另一方面,令大家覺得拜登當選乃理所當然,不管川普最終以任何藉口想去推翻選舉結果都是輸不起的賴皮做法。

第二,令拜登的票儘可能増加。佛羅里達州早前修改了法律,恢復了刑滿釋放的重刑犯的投票權,但他們必須支付未付的罰款或其費用後,才能恢復他們的投票權。民主黨人認為,儘管川普進行了歷史性的刑事司法改革令少數族裔的犯人得益,但黑人和拉丁裔重刑犯將以壓倒性的優勢投票給民主黨。所以在佛州,美國媒體《彭博》創辦人邁克·彭博(Mike Bloomberg)9月22日宣佈已經籌集了1,600萬美元,用於支付3.2萬名獲釋重刑犯的罰款,以便他們能夠在這次選舉中投票。著名NBA球星喬丹及詹姆士亦參與其中,大家或許不能肯定這些球星是否因為跟中國有密切聯繫,所以為了反川普才這樣做,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親中的彭博是為了反川普及共和黨才會這樣做。

另外,根據媒體的調查報道,一個跟前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Eric Holder)有關係的非營利組織資助另一個團體成功起訴北卡州,要求允許選舉官員接受在選舉日後9天內收到的郵寄選票,而賓夕法尼亞州是選舉後3天、明尼蘇達州是8天、威斯康辛州是6天、密歇根州是14天,類似的訴訟延長了接收郵寄選票的最後期限,碰巧這幾個州正是非常具有爭議性的州。如果這樣的做法是合理的,又何必定一個選舉日?即使接受郵寄投票,也必須規定大選日前要寄達才比較合理。

在賓夕法尼亞這個關鍵搖擺州,一名合資格的監票員,居然被拒絕進入該市投票站,而不少人相信這不是單一事件,至於有多少個這樣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如果這是一場造票騙局,那麼騙子很清楚要騙很大才不會被質疑,而似乎所有搖擺州之中都是郵寄選票令拜登翻盤。

第三,令支持川普的選票變少。美國郵政工會早前宣佈支持拜登,許多地方都發現投給川普的票被撕及被燒,還出現有郵局主管要下屬將11月4日收到的選票蓋上11月3日的郵戳。有報道指出,軍人寄出的選票被丟棄。肯塔基州一名郵務人員涉嫌將100多封郵寄選票擅自丟掉,事發後這名郵務人員被解僱,並已被美國司法部以犯聯邦罪「故意延誤與毀損信件」起訴。當然受影響的軍人不都一定是支持川普的選民,但軍人大多支持川普卻是事實。

如果沒辦法令川普的選票壓低,就只能令拜登的選票增加,但可能由於支持川普的票太高,要動手腳令拜登的選票增加就會露出破綻。到底在點票過程有沒有作弊?一些州的投票率如威斯康辛州竟然高達接近登記選民的九成,超過以往遠遠不到七成的平均值。當第一晚點票結束,川普大幅領先,隔天拜登的票不尋常地大幅增加,3.68百萬登記選民的地方有至少3.3百萬人投票,非常不正常。

另外,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調查,「支持川普和拜登的絕大多數選民都說,他們支持同一黨派的參議員候選人。」但在密歇根州,川普與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約翰·詹姆斯(John James)之間的選票相差7,131票,而拜登與民主黨候選人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之間的差距卻有69,093票之多,這也是非常不尋常的。

第四,在整個過程中美國國內眾多媒體都挺拜登,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關於川普的報道都是負面外,對於拜登的醜聞更是迴避報道,川普在白宮的記者會罕見地被CBS、NBC及ABC中斷轉播,理由是川普對民主黨作弊的指控沒有根據,問題是媒體的責任不就是要去找出真相而不是封殺當事人的指控嗎?事實上,相當多的懷疑舞弊片段或照片上傳到臉書或推特後都被以未經證實為由刪除了,但發佈片段不就是要證明有舞弊的情形?

當選舉制度出現嚴重問題,而作為第四權的媒體竟然如此針對特定候選人及偏袒其對手,美國的民主的確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梁文韜(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07/152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