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馬雲被約談 銀保監會:金融科技公司壟斷地位收費過高

大陸四部門昨約談螞蟻集團馬雲等多名高管,約談理由與內容尚未公佈。但昨天深夜官媒中國經濟網刊出銀保監會負責官員文章,直指有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收過高費用,要全方位多層次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內容,似說明官方的疑慮。

螞蟻集團即將上市,其在A、H兩地上市合計募集資金345億美元,直接刷新了全球資本史上規模最大的IPO紀錄,而後續的京東數科、陸金所等金融科技大鱷也陸續提出上市申請,讓大陸未來的金融科技監管成為關切話題。

尤其馬雲日前在上海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大批金融監管系統,「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現在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被大陸財經圈形容是「捅了馬蜂窩」。

大陸證監會官網昨晚公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等人進行「監管約談」。公告未披露「監管約談」內容,但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昨天深夜刊在中國經濟網的一篇文章似乎為此次約談揭開部分內容訊息。

郭武平稱,金融是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金融服務供給者過度追逐利潤、開展掠奪性貸款、利用科技手段誤導金融消費者等行為,使得窮者愈窮、富者更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承擔着為人民群眾財產保值增值和促進社會公平的使命。金融服務供給主體,無論是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金融消費者權益。

郭武平表示,大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鼓勵金融與技術的融合與創新,既鼓勵金融機構加快數位化建設,又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相互合作,還對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給予了足夠空間和包容審慎。因此,科技和數位化在金融消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落腳點是金融,本質是金融服務,因此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持牌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須保護好消費者權益。

郭武平直指,金融管理部門當前對銀行和保險機構有多種制度辦法可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但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缺乏明確規則和要求,出現了監管套利行為,與持牌金融機構形成不當競爭,最終難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

尤其,近年來金融服務供給主體越來越多元化,在提供多元消費體驗的同時,出現了無序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產生了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一些亂象。

郭武平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中,資金大部分來源於金融機構,但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寡頭壟斷地位,收取過高費用,增加了金融消費者成本。在數位經濟時代,資料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這些本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資料,變成部分公司謀取自身利益、向消費者收取高額服務費的資本。

他說,與持牌金融機構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賴購物、交易、物流等行為資料,更多依據借款人的消費和還款意願,缺乏對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往往形成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危害。

在收費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統一標準,一般高於持牌金融機構。同時,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過度收集並濫用客戶資訊、資訊管理不當的問題,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其資訊在平台方、支付機構、出資方等之間流轉,侵害了消費者資訊安全權。

郭武平稱,要強化金融科技公司的風險管控。金融科技公司面臨著與金融機構類似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同時由於管道和客群特點,可能引發一些新類型的金融風險。因此,從防控風險和保護金融消費者財產安全權的角度,金融科技公司應有針對性地逐步建立資本和撥備計提等風控措施。

包括要加強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持續監測,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監管部門在查處持牌金融機構的同時,對相關金融科技公司也要開展延伸調查。針對寡頭壟斷行為,要就相關公司是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情況,組織開展消費者問卷調查。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防止贏者通吃,「店大欺客」,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聯合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103/151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