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道德經》:虛偽是人生的禍患;忠誠才是手段

當一個人說了第一個謊話的時候,接下來可能需要一百個謊話來圓,但是當他用謊話不斷累積疊加的同時,真相一定會浮出水面。

因為在這個世上,虛偽的東西都不會長久的存在。

01、

從前有一個村莊,村裏的人偷了一頭氂牛,合夥吃掉了。

丟了氂牛的人就追到村子裏面,便跟村子裏的人打聽情況,丟牛的人問:「你住在這個村子嗎?」

村子裏的人回答:「我們這裏沒有村子。」

失主又問:「你們村裏面有個池塘,你們是不是在池塘邊把牛吃了?」

村裏的人說:「這個村沒有池塘。」

施主又問:「那池塘邊上是不是有一棵大樹?」

村里人照樣回答說:「沒有大樹。」

失主又說:「那你們是不是住在村子東邊?」

村里人回答:「這村子沒有東邊。」

失主又說:「你們是不是在中午偷的牛?」

村子裏面的人回答說:「我們這裏沒有中午。」

這個時候失主詫異的說:「你們可以沒有村子,沒有池塘,可是天下哪裏會沒有東邊,沒有中午的時間呢,所以由此可知你們說謊了,這個牛一定是你們偷的。」

村子裏面的人被識破了謊言,不得已才如實招供。

錯誤的東西是難以立足的,因為「錯誤」是因為違背規律而存在,而「虛偽」的也是如此,「虛偽」就是拿錯誤的方式呈現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即便這個東西能夠立足一時,但卻不能立足一世。

而且當事情敗露時,最後懲罰的必然是這個企圖製造虛偽的人。

所以這個世間最不划算的事情,就是企圖以自己的狡詐手段去獲利,因為結局必然自食惡果。

所有的虛偽狡詐,走到最後一定不會讓你獲利,或許會讓你得到短暫的利益,但從人生長久的長遠的角度或者另一面來看,他讓你損失的會大於你所得到的。

02、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古代遵循大道的人不是使民眾明察,而是讓民眾純厚樸實,老百姓之所以難治理,就是因為民風偽詐。

對於一個群體來說,虛偽必然是這個群體的災難,因為民心狡詐的群體必然多出事端;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也是如此,虛偽必然是人生禍患的根源,與人相處,忠誠是最好的手段,因為在這個世上沒有比忠誠更容易得到別人信任的了。

而虛偽,輕則失去別人的信任,往重了說,也是拿自己的手段去挑戰世間存在的天道。

人的認知,相對於自然天道來說狹隘的不值一提,如果你以忽略天道的基礎,一味憑自己的狹隘認知去思考與謀事,結局可想而知。

所以《道德經》之中說: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常知法則,這叫做玄德,玄德是深不可測的,遠不可及的,和萬物一起復歸於道的質樸狀態,才是極大地而生乎自然的智慧。

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時,魯國戰敗,齊桓公答應和魯侯在柯地會盟。

在會盟台上,曹沫突然沖了出來,手持匕首劫持齊桓公,逼着他歸還侵佔魯國的土地。

齊桓公在危急之下,答應了曹沫的條件,曹沫對於齊桓公的話毫不懷疑,放下匕首,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

齊桓公的危難解除之後,突然後悔,又不想歸還魯國的土地了。

管仲這個時候對齊桓公說:「你答應了別人,又反悔殺掉了他,滿足的不過是自己小小的願望,但是在諸侯面前卻背信棄義,這樣會失去天下民心的,不能這麼做。」

於是齊桓公把曹沫放掉,又把侵佔魯國的土地歸還給了魯國。

其他諸侯聽到之後,都信服齊國,而心甘情願的來歸順他,齊桓公這個時候開始稱霸中原。

一時的虛偽和狡詐會讓你得到短暫的利益,但是也會因此失去大的人生;而保持正直和忠信,或許會讓你失去短暫的小利,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他讓你得到的一定會大於你所失去的。

「人無信,而不立」。

放下自以為是的手段,用簡單純粹的狀態面對看似複雜的事物,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這就是淳樸對於人生的意義和作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書舍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6/151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