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深度解構:若無深層改革 人民幣避險貨幣地位難成真

隨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出12年來的最佳季度表現,將人民幣當作避難所的想法近幾周來有所升溫。果真如此的話,人民幣將就此成為市場動盪形勢下的安全避風港,與日圓和瑞郎等傳統避險貨幣平起平坐。

除了美元的普遍疲弱外,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可觀利率升水,以及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持續復甦的種種跡象,也都是人民幣匯率得到有力支撐的主要因素。人民幣的走強與資金流向美股或高收益債券等風險資產相伴而來,換言之,其走強的背景是一個相對良性的市場環境。

買入人民幣規避市場動盪並非甚麼新鮮事,早在2017年北韓向日本海試射飛彈時,事實即已證明人民幣是較日圓更好的避險工具。但是歷史同時也表明,這種策略頗具風險。2018年初,就在人民幣顯現出避險貨幣一般的彈性之際,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輸美產品的首輪關稅使其一路下挫並創出了十年新低。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George Magnus表示,考慮到中國的政策風險和資本管制,將人民幣視作避險貨幣並不適宜。他指出,人民幣成為一種「不錯的交易」是一種周期性現象,與避險貨幣地位無關,很大程度上它還達不到避險貨幣的要求。Magnus續稱,從當前情況看,人民幣無法成為美元或歐元的可靠替代,美元和歐元所具備的那種經濟和體制屬性是它所望塵莫及的。

人民幣地位遲遲未能提升,與其匯價深受嚴控不無關係。此外,中國還嚴格控制本幣外流,規定居民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換匯5萬美元。儘管近來人行為人民幣上行開啟了綠燈,周五還將每日中間價設在了強於預期的水平。然而,周六(10日)人行調降了沽空人民幣的成本,宣佈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到零,此舉或許表明其對人民幣近期的快速升值已開始感到了不安。人民幣遠期是一種外匯衍生品,常常被用來做淡人民幣。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Eswar Prasad表示,要想使人民幣擁有避險貨幣地位,中國必須增強金融市場流動性並開放資本帳戶。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管中國事務的Prasad同時稱,中國還需展示出體制框架上的一些關鍵要素,例如獨立的中央銀行以及一個民主政府應有的政治體制。

Prasad續稱,伴隨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投資中國可能仍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民幣的價值也將會水漲船高,但並不意味人民幣已經成了一種避險貨幣。若無更加深遠的體制改革,人民幣很難成為真正的避險貨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2/1511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