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綠色情報員:多重滅絕(上) 花膠逼得牠們走投無路

華人追捧的花膠,讓不少大型石首魚招來滅門之禍。

一整排人臉大的石首魚乾魚鰾,攤放在台灣刑事警察局,海腥味里滲出不尋常的氣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官員也罕見現身,這是首次台美聯手合作查獲「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走私案,而這一批「海中古柯鹼」原本要偷渡轉口至中國廣州。

加灣石首魚魚鰾的身價比毒品還高,是華人眼裏的花膠高級品,加灣石首魚早已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的禁止貿易名單。

疫情下花膠走私猖獗

今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台灣總計查扣161枚、重逾19公斤的加灣石首魚乾魚鰾,保育界譁然台灣淪為黑市共犯結構。「這跟賣毒品一樣,走私集團不斷找尋各種管道進入市場,目前主要市場是香港和廣東一帶。」國際石首魚專家、巴西亞馬遜聯邦大學退休教授趙寧說,他推測這可能是冰山一角,「在被抓到之前,或許已有成功進入。」

台灣海關今夏首次查獲非法加灣石首魚乾魚鰾走私。(台灣關務署提供)

台灣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主任張至維認為,非法花膠的走私中繼站轉向台灣,這是一個重要警訊,犯罪集團可能由於疫情或國際貿易的關係,而改變走私途徑,值得繼續關注。

大疫年擋不住瘋狂的花膠需求,今年6月,香港海關查扣160公斤的加灣石首魚魚鰾,市價高達2,500萬港元,為歷年檢獲最大宗的單一案件。綠色和平曾在香港調查揭露商家販售瀕危的石首魚花膠,「幾年前,香港當局加強執法,目前幾乎看不到海味店公開販售,不過卻愈來愈地下化,因此海關不時查獲走私案件。」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出,「香港依然是走私中心地,雖然不在香港銷售,仍持續轉口到中國大陸。」

一隻魚鰾,引來加灣石首魚的滅門之禍。「牠只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魚鰾的樣子跟中國沿海的黃唇魚很像。」趙寧打從上世紀70年代投入石首魚研究,中國特有的黃唇魚屬於大型石首魚,「黃唇魚魚鰾價格很高,據說有止血壯陽等功效,說穿了,營養成分就是蛋白質。」

黃唇魚悲劇不斷上演

「1950、60年代,中國東南沿海的黃唇魚被大量捕撈,1990年代漁獲量急遽銳減,大概不到60年代的1%,2000年黃唇魚乾魚鰾每公斤叫價2萬至6萬4千美元不等。」張至維提起花膠血淚史,「把黃唇魚抓到商業性滅絕,商人自然想到以加灣石首魚來取代。」

加灣石首魚被大量獵捕,生態浩劫迫在眉睫。(法新社

「2010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次公佈加灣石首魚的保育等級,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擔任IUCN石首魚紅皮書召集人的趙寧說,紅皮書每十年進行重新評估,今年正在討論評級是否調整為易危或近危,因為最近有資料顯示加灣石首魚的族群數量略有恢復,而墨西哥拉巴斯(La Paz)一帶也開始養殖石首魚,不過,他對現有資料抱持懷疑態度。

面對國際保育聲浪的抨擊,近年中國加大力度查緝非法花膠,「2016年廣州海關要我去上課,教他們如何鑑定,陸續抓到不少走私案。」趙寧不遺餘力分享石首魚的分類檢定,光是去年5月,中國海關就查扣565枚加灣石首魚魚鰾。「最近汕頭還有人成立花膠博物館,旁邊再開家餐館。」他無奈苦笑,「他們不管瀕不瀕危,只管花膠要大要厚,現在連食譜都出來了。」

加灣石首魚的生態災難

花膠不只出現在餐桌,「有人把加灣石首魚魚鰾當作投資標的來炒作。」張至維搖頭說,一旦變相成了投資市場的搶手貨,生態災難愈演愈烈。2010年,趙寧聯合全球專家在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成立「全球石首魚研究保育平台」,當時由張至維擔任計劃主持人,跨國研究和保育工作如火如荼展開。

在掠奪式捕撈壓力下,加灣石首魚要恢復族群數量並不容易。「加灣石首魚可以長到2米長、100公斤重,生活史特別長且生長緩慢,個別壽命可達到15歲,6、7歲進入性成熟,每年只產卵一次。」張至維分析繁殖特性,「再加上在成長過程中,幼魚棲息在半淡鹹水環境,成魚則是在比較深水的棲息地,同時為成群繁殖,所以漁業混獲就可能將牠們一網打盡。」

墨西哥黑幫操控石首魚非法貿易,漁網位置和數量也在其掌控之中。

2019年底上映的保育記錄片《魅影海洋》(Sea of Shadows),血淋淋控訴花膠引爆的生態浩劫,這支紀錄片由荷里活明星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監製,大膽揭露墨西哥黑幫涉入獵捕和走私,當地肆無忌憚以流刺網濫捕石首魚,取下魚鰾,賣到中國謀取暴利,小頭鼠海豚也無辜命喪網下。

小海豚成了冤大頭

「這是我參與過最危險的影片拍攝。」導演李察德(Richard Ladkani)心有餘悸回憶,這般槓上黑幫惡勢力的冒險經歷,綠色和平工作人員也不陌生,2015年綠色和平船艦「希望號」巡航至墨西哥,協助搜集非法捕魚證據,同時清除刺網,陳可淳指出,「當時我們有同事要拍照、拆除漁網,反而被當地漁民搜證,只要有外人試圖改變,都可能有生命威脅。」

小小魚鰾被背後,牽扯龐大的黑幫利益。「當地漁民工會領袖透露,2010年起,非法捕捉石首魚的情況愈來愈頻繁,捕蝦一斤只值20美元,捕捉石首魚一斤值5千美元,利潤比走私毒品還要高。」陳可淳轉述現場對話,「黑社會牢牢霸佔非法捕魚和走私市場,連漁網位置和數量也在他們掌控之中,甚至賄賂墨西哥官員。」

嗜血的花膠貿易產業鏈下,其他魚類也跟着遭受池魚之殃,小頭鼠海豚是最不幸的冤大頭。「這是全世界最小的海豚,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特有種,捕撈石首魚的流刺網,把小頭鼠海豚殺光了,1997年還有600多尾,今年估計只剩下6至22尾,2021年就可能絕滅。」趙寧預見小海豚躲不掉瀕絕命運。

綠色和平也積極推動「守護加灣鼠海豚」計劃,陳可淳表示,根據國際保育鼠海豚委員會(CIRVA)2018年公佈的資料,小頭鼠海豚只剩下10尾,2016年還有30尾左右,急遽的倍數下降趨勢,令人非常擔憂。

小頭鼠海豚陷入瀕絕命運,野外族群已難以恢復。(綠色和平提供)

蜘蛛膠下一個炒賣新風

這一場多重滅絕的海洋悲劇仍持續擴大中,全球約有300種石首魚,為了滿足華人的貪嘴,東南亞的大型石首魚成了最新的目標。「我前兩年去馬來西亞的沙勞越,那裏有一種魚膠,外型像蜘蛛一樣,當地漁市場大批捕捉這種大魚,體長有1.5至2米。」趙寧印象深刻說,「這可能會有過度捕撈問題,因為馬來西亞沒把漁業管理當作一回事。」

「馬來西亞人叫這種魚為Trusum,魚鰾被稱作蜘蛛膠,目前我們和馬來西亞、泰國學者正在進行分類研究。」張至維說明,「我們在當地進行採集時發現,市場販賣的僅有魚體,魚鰾都被取走,而且有中間商人專門收集這些魚鰾,側面打聽也是銷往中國市場。這些石首魚由於現階段研究資料不齊全,保育等級可能尚無危險,但並不代表不受到威脅。」

這一部野生魚類的衰亡史,國際聯手合作才有轉折的契機。今年3月,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宣佈將禁止在墨西哥灣捕撈墨西哥蝦,因為捕撈蝦的刺網也間接衝擊小頭鼠海豚生態。張至維表示,各國要加快腳步限制不當的漁業捕撈活動,而源頭管制、查緝走私也是重要手段,當走私依舊盛行,漁民還是會鋌而走險,獲取高價利益。

陳可淳認為,政府嚴管打壓是最有效的關鍵,以香港來說,要加強查緝地下黑市網絡,中國則要強力打壓遏止買賣,墨西哥可從源頭嚴格管控,例如實施刺網禁令,各國政府多管齊下,這才是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的最後希望。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925/150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