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張嘴飄臭水溝味 35歲竟是...醫:禍首是它!

「我真的以為只是小疾病…」新北市35歲江姓男子從國中打工時期開始接觸檳榔後,成為每天嚼檳榔的紅唇一族,3年前因口腔與唇部反覆潰瘍、無法痊癒,痛到連吞咽都難以忍受,張嘴時還飄散出臭水溝般的味道,經過朋友提醒才驚覺「代志大條」,連忙到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已經口腔癌末期,為時已晚,讓他深感懊悔,忍不住感慨「真的不知道會這麼嚴重」。

張嘴飄出臭水溝味?口腔這異樣原來是口腔癌徵兆!

35歲江男發現事情不太對勁後,一開始不知道要看哪一科,後來經過醫師檢查,發現口腔內部有白斑、破損以及異物突出,轉診至耳喉鼻科才確診為口腔癌末期,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忍不住後悔不斷重複「我真的以為只是小疾病,我真的不知道…」。

不少人唇部或口腔出現異狀時,多半抱着「自己會好」的心態,反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大多都已經來不及了。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社區醫療科主任暨家醫科醫師李雅萍提醒,部分民眾會因為交際應酬,或工作需要提神而吃檳榔,尤其像江男本身就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卻因為疏忽疾病嚴重性而延誤就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35歲正值壯年之際卻英年早逝,徒留遺憾。

醫師呼籲,有抽煙、嚼檳榔的民眾應戒掉抽煙、吃檳榔的習慣,並定期做口腔癌篩檢,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應儘速就醫檢查。若身體出現異狀卻陷入不知道該看哪一科的狀況,李雅萍醫師建議,不妨先到家庭醫學科掛號,經醫師評估後再轉診到相關專科就診。

認識口腔癌:口腔白斑、破損難愈,都要小心!

耳鼻喉科醫師溫惟升在專欄文章中指出,口腔癌患者高達90%有吃檳榔的習慣,若同時有抽煙、喝酒、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機率比正常人多123倍。當口腔受到慢性刺激,就會容易使口腔內的黏膜產生癌前病變,包含紅斑、白斑、疣狀增生等,若置之不理,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癌化變成口腔癌。

有民眾自豪「我吃檳榔這麼多年都沒事,肯定不會得口腔癌啦」,醫師說,這並非沒事,只是還未出事,因為細胞癌化是個漫長的過程,「若有吃檳榔習慣的人看到這裏還不願戒掉,那將來肯定是口腔癌候選人」。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臨床表現的症狀多樣,包括白斑、紅斑、腫塊、潰瘍等,共同特徵是「長期無法自行癒合」,且範圍持續擴大;初期病變不一定會伴隨疼痛或出血,因此患者常輕忽,導致病情耽誤。溫惟升醫師解釋,較常見的口腔白斑就屬於口腔癌前病變的一種,癌化的機率約10%~20%,另一種紅斑更可高達60%,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若在發現口腔白斑後妥善地治療,絕大多數可以避免口腔癌的發生。

另外,黏膜下纖維化也是一種癌前病變,常會伴隨着張口困難(嘴巴打不開);如果口腔里有潰瘍,嘴破超過兩個星期一直不會好,也要特別小心,建議發現白斑或其他遲遲未愈的病變,或嘴巴內有固定一個位置超過2周以上未痊癒的潰瘍或硬塊,應立即檢查、規則追蹤或加以處理,千萬不可自己當醫師,否則得不償失。衛福部國健署網站也列出口腔癌前病變的相關症狀如下:

口腔癌病變徵兆

癌前病變

白斑: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斑塊或斑狀。

紅斑: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合併有組織退變的現象,癌化之機率相當高。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

口腔扁平苔癬:口腔黏膜出現交錯角質化條紋、斑塊等變化。癌化之機率較低。

疣狀增生:口腔黏膜表面整體呈現乳突狀或疣狀的突起。

疑似口腔癌與其他

口腔內已出現明顯癌化之組織侵犯甚至轉移現象。

包括口腔內外不明原因之持續性腫塊,二星期仍不愈之口腔潰瘍、糜爛等,都有可能是口腔癌的表徵。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早安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924/150456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