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 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 越長大越明顯

幼兒園剛剛舉辦了一個親子活動,有兩個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個女孩子,做活動時三分鐘熱度,一會想跑去玩器材,一會喊着找媽媽;讀繪本時間還沒有2分鐘就去擺積木,沒幾分鐘又要玩電動車,沒多久又開始玩其他玩具,算了一下平均花在每一個玩具上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

另一個男孩子,活動全程都緊跟着老師的進度走,老師讓幹什麼就做什麼,還帶領其他小朋友讀繪本、交換玩具,我們都感嘆於一個小小的孩子是如何有這樣的自制力和專注力的。經過詢問比較,兩個媽媽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懸殊,即給孩子買玩具的多少不同。

可見,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越長大越明顯。

玩具少,促進孩子分享

辛辛那提大學兒童教育教授米高·馬龍認為:「玩具並不是多多益善。合理地控制玩具數量,可以促使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或交換玩具。」

有時候孩子想要其他小朋友手裏的玩具,只是出於新鮮好奇,並非真的想要擁有那件玩具。孩子需要的是媽媽主動教自己如何開口,主動表達自己當下的需求,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解決辦法,比如「我可以用我的玩具跟你交換玩嗎?」、「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玩具少,孩子越愛動腦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孩子,學習普遍都不是很差,無論是怎樣的難題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以上進行的延伸,這時候考得就是孩子們的思考、應變、舉一反三等思維能力,比的就是誰的腦袋轉得快。

玩具少的孩子,總能在一個或兩個玩具的基礎上想辦法玩出許多新花樣,而且越動腦筋就對這件玩具越是愛不釋手,不僅可以充分玩具的作用最大化,還有利於孩子創造力、專注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

玩具多,注意力分散

美國「0~3歲項目」的兒童教育學者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玩具過多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的確,一次性呈現太多玩具,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導致注意力分散,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樣,掰一個、丟一個,玩一樣、扔一樣,結果對哪一個都不太感興趣,對哪一個都沒有玩透。

玩具多,欠缺思考能力

曾有心理學家明確指出:玩具過於活躍,孩子們就傾向于越不活躍;開發玩具投入的聰明才智越多,留給孩子們的想像與創造空間就越少。

越是高級價格不菲的玩具,需要孩子動腦筋的地方就越少。相對的,那些簡單的、開放的、適量的、孩子自己就能玩明白的玩具更有助於智力的發育,比如拼圖、橡皮泥、樹葉、積木等等。

玩具多,不懂珍惜

據調查,大約有1/10的孩子,幾乎沒有哪一件他哭喊着要買的玩具,是他真正喜歡玩的。

記得我們小時候,常年可能就一兩個玩具,所以被我們視若珍寶。而有些媽媽不想讓孩子經歷自己經受那樣匱乏的煎熬,於是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但新玩具到手還沒幾天就給弄壞了或者丟到一邊不玩了,這就是玩具多帶來的另一個劣勢:不愛惜玩具,不懂珍惜。

玩具數量控制在多少為好?‍

一段時間內,給孩子購買玩具的數量控制在5種左右最佳。「多則惑,少則明」,太多了會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太少了孩子容易自卑。玩具不多也不少,孩子更容易專注於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後反覆琢磨、創新,每一個玩具都能物盡其用,發揮它最大的用處。

父母最好能夠定期為孩子更換玩具,就像博物館一樣,隔一段時間,換一些「展品」,這樣既能激發孩子的新鮮感、獲得不同的遊戲體驗,還能培養他的自制力和專注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爆炸母嬰課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923/150403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