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風險上升 競爭激烈步入「紅海市場」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面臨風險。

中國經濟下行導致實體經濟有效貸款需求疲弱,而規模巨大的消費貸市場潛力不僅吸引各家銀行進行爭奪,中國互聯網巨頭更紛紛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參與市場競爭,但由於信貸資金流向難以監測,違約風險不可小覷。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整體面臨較大風險壓力;而在需求潛力趨於下降和供給規模不斷擴大的作用下,消費金融市場將由藍海逐漸轉入紅海市場,市場競爭程度將加劇。

中國消費金融公司不良率高於信用卡平均水平

周三(8月19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略高於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

數據顯示,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不良率的中位數為2.03%,與2018年相比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

報告稱,「不良率的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差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機構的風險成本的差異,部分機構的風險成本壓力尤甚。」

報告稱,消費金融公司不斷加大資產的管理與處置力度,積極化解風險。截至報告發佈前,已有近半數的機構將資產劃入不良的標準從逾期90天調整至60天,行業平均撥備覆蓋率提升至186.34%。

消費貸成為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爭奪重點

中國消費貸市場規模巨大,在經濟下行期企業有效貸款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消費貸市場成為不僅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重點,許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

8月18日,外電引述市場消息人士報道稱,螞蟻集團計劃在未來數星期內與南洋商業銀行、北大千方科技、寧德時代組建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現正在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該金融公司將在重慶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80億元,專注於中國的網絡消費貸款和銀行間貸款,並充當其他銀行的一個貸款渠道。

中共央行上個月通知銀行,要求貸方報告合作網路平台的消費者信貸數據,以便清晰了解約6.6兆美元的未償還消費者貸款情況。這顯示金融科技新創、P2P貸方和許多其他管道的信貸仍在監管的視線之外。

CIB Research駐上海分析師陳浩表示,「與信用卡債務不同,消費貸款的使用對銀行和監管機構來說更難監控。」「一旦資金進入股市,鑑於目前的波動性,將給銀行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行業競爭加劇進入紅海市場

事實上,受中共病毒疫情的衝擊,數百萬中國人失去了工作,他們儘量降低消費,中國消費貸市場需求潛力趨於下降。

報告認為,消費貸主要客群年輕群體的就業和收入更容易受中共病毒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潛力問題值得關注。

從長期看,中國人口出生率和年輕人口的規模逐步下降的趨勢難以逆轉,消費金融主體客群規模將趨於下降,消費金融的長期需求潛力值得關注。

同時,消費貸現有的供給主體在繼續擴大。除了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之外,還包括網絡小貸公司、互聯網借貸以及大型互聯網企業等主體的參與。

近年來,不斷傳出有新資本入股或新設消費金融公司。一方面,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消費金融公司,比如,新浪微博通過旗下獨立註冊公司入股包銀消費金融公司、百度通過旗下度小滿科技公司入股哈銀消費金融公司、玖富通過旗下科技子公司入股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小米參與新設消費金融公司(已於2020年5月開業)。

此外,大型傳統金融機構新設消費金融公司,如平安集團新設消費金融公司(已於2020年4月開業),建設銀行計劃投資百億籌建消費金融公司等新聞也層出不窮。

近日,光大銀行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北京陽光消費金融正式開業。

報告稱,「在消費金融需求潛力逐漸下降和供給規模逐漸擴大的長期趨勢下,消費金融市場從供給不足的賣方市場逐步轉向供求平衡,甚至出現供給過剩的買方市場,由藍海市場逐漸轉入紅海市場。」

所謂「紅海市場」,指的是競爭白熱化的市場,因為競爭血腥殘酷,所以叫「紅海」,它與所謂的「藍海」概念相對。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20/149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