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蘇軾的一生命運多舛,坎坷崎嶇。

事業高峰時,遭小人陷害,入獄百天。

受盡折磨,險些人頭落地,

「烏台詩案」後,被外放三次,被貶三次,長達二十多年,

最終被赦,卻在返京的途中去世,享年65歲。

此番命運,若換做常人,早已積鬱成疾,悲憤而亡。

蘇東坡一生榮辱悲歡,傲骨依舊,始終保持了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面對苦難,他沒有淒悽慘慘戚戚,而是一直積極面對。

因為,在他看來樂觀、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心態積極,方能快樂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人生,淋場雨怕什麼,這世間,風風雨雨的事兒多了,都由他去吧!

一個內心豁達的人,必定遇事都有一個好心態,

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能笑看風雨無常,橫枕夜聽滄海。

人生,想要獲得快樂,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這也是一個人開心、快樂的根本。

「烏台詩案」蘇軾被貶黃州,他可謂歷經坎坷,看透人情冷暖。

在黃州,沒人給他寫信,也沒人接濟他。

他沒有俸祿,只能省吃儉用,開坑荒地。

也正因如此,他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領悟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境。

看見孤飛的大雁,他感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夜深醉飲而歸,被道童關在門外,他憨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沒人和他聊天,他便追着農夫、商販,談天說地,用人間的溫暖,來矯正自己的心態。

買不起羊肉,就買羊脊骨,烤熟,撒上秘制的調料,還說有海鮮的味道。

即使是在蠻夷之地的惠州,他也有胃口日啖荔枝三百顆。

縱觀他的後半生,無論是被流放黃州、惠州,亦或是蠻荒的儋州,他都以一種樂觀的人生哲學去面對,沒有怨天尤人。

事情已經發生,既然不能改變,倒不如樂觀接受,坦然是放過自己,也能讓自己更開心。

放下貪慾,方能快樂

蘇軾在《赤壁賦》中寫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天下萬物都有歸屬,若不是自己該擁有的,一毫也不能過度索取。

而,如果把快樂建立在貪婪、欲望之上,終有一日會自食惡果。

道德經》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懂知足,就不會受到屈辱、危險。

和珅因貪,被嘉慶賜白綾三尺,在獄中自盡。

豐臣秀吉因貪,被自己活活氣死。

人不能有過多的貪慾,適可而止,才能自得其樂,開心自在。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陶淵明,躬荒地,吃粗食,卻也都清貧樂道。

而蘇軾一生,竹杖芒鞋,坦蕩無私,從未貪不能貪之事,正因如此,他才能笑看風雨,煙雨人生。

正是因為這些「大家」淡泊名利,把心放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減少內心的貪慾,才能讓心靈靜下來,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富足。

活在當下,方能快樂

《岳陽樓記》中提到過這樣一種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蘇軾就是這種人。

他能心繫天下,卻又能活在當下。

人生總有起伏,順境勇往直前,逆境保持樂觀。

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當蘇軾被押解進京定罪時,全家人哭作一團,

他卻開起了玩笑:

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逗的妻子破涕為笑。

百餘天的牢獄之災,他也竭力保持心境。宋神宗派一名太監去監視他,蘇軾不知情,徑直睡去,鼾聲如雷。

太監回去稟報,黃帝便知他問心無愧。

所謂活在當下,也是心安。

在困境中自得其樂,把握人生短暫的快樂。

現實越坎坷,就越要享受當下的生活。

正是因為這種氣質,才能使蘇軾享受人生的快意。

生活沒有那麼難,活在當下,不杞人憂天,心自寧靜清明。

這樣,內心才能更加豐盈。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開心,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發生了問題,

看到漂亮的車子,就像換更好的;

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庸人自擾;

總是沉溺在過去,想着無法實現的事物,被這些東西困住,還怎麼能開心?

就像柳宗元筆下的《蝜蝂傳》,這種小蟲總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背負在身上,越積越多,卻不知放手,最終大廈將傾,壓死了這可悲的小蟲,

人生,也是一樣,帶不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莫牽掛。

活在當下,卸下重擔,世界是流動的,你手中的東西,流到別人手中去,別人手中的東西,也將流到你手中來,

失去的東西,終將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18/149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