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糧食產量大跌三成 中央和各地反報喜大豐收

中國政府本周三發佈的夏糧收購進度顯示,河北、江蘇、安徽、山東及河南等地的小麥收購減少三成左右。不過,江蘇、河南等地官媒繼續「報喜」,稱夏糧豐收「保持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糧食產量大跌三成。圖為在上海郊區南匯區,農民牽着水牛開墾農田。

中國政府本周三發佈的夏糧收購進度顯示,河北、江蘇、安徽、山東及河南等地的小麥收購減少三成左右。不過,江蘇、河南等地官媒繼續「報喜」,稱夏糧豐收「保持歷史最高水平」。

過去多月,中國主要農產地區發生大規模災害,農作物受嚴重破壞,但中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在本周四(13日)記者會上反而大膽預測,今年會是大豐收之年。「大水之年往往是豐收之年,晚稻收穫會豐收。為甚麼會豐收?水土條件好,土也肥了。通過我們這些救災措施,通過我們災後恢復重建,恢復加強種植管理,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我想今年糧食應該不會受到影響。」

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報 Photo: RFA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網站發佈今年夏糧收購進度,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約4285萬噸,同比減少約938萬噸,其中:河北收購約356萬噸,同比減少約94萬噸;江蘇收購1084萬噸,同比減少118萬噸;安徽收購593萬噸,同比減少222萬噸;山東收購661萬噸,同比減少54萬噸;河南收購912萬噸,同比減少539萬噸;湖北收購139萬噸,同比增加6.8萬噸。主產區油菜籽累計收購70.6萬噸,同比減少5.1萬噸。

學者憂糧食減產三成或致饑荒

對此,河南學者唐光明周四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中國的糧食危機越來越近,這也讓官方擔憂,於是出台各種相應措施:「河南是全國有名的糧食主產區,這樣一個農業大省,糧食不僅供給河南本省民眾,也供應全國。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特別大,尤其是播種期、春耕期趕上封村、封路,後來又是大雨、水災,所以影響是很大的。」

百年一遇的洪災,湖北、安徽及江蘇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AFP)

疫情洪災持續各地都說糧食豐收

今年1至7月,中國先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一遇的洪災,湖北、安徽及江蘇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農作物失收在多數學者們意料之中,但是上述地區媒體卻稱糧食豐收。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7月14日發佈數據,夏糧總產為252億斤,比上年增產8.8億斤,增長3.6%。河南調查總隊7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河南全省夏糧總產量達750.75億斤,仍然保持該省歷史最高水平。

過度開發及征地導致耕地減少

對於今年中國各地夏糧徵收受挫,河南洛陽農民何慧玲對本台說,這與糧食減產與耕地被過度開發有關:「過度的開發、過度的征地,導致老百姓中很多人沒有土地可種植。農民平時生活靠買糧食生活。我們當地現在很多土地被徵收,老百姓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年輕人大部分出去打工。」

家鄉在河南息縣的邢鑒對本台說,河南是農業大省亦是勞務輸出大省:「近年來,種植成本逐年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在下降,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腐敗無能,但凡有一點開發價值的可耕地便被濫用以城市開發擴張,很多農民意識到務農的收於遠遠低於城市務工的收入,進而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可耕地大面積荒蕪。」

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佈夏糧收購進度,顯示同比往年減少約三成。(網頁截圖/喬龍提供)

河南周口夏糧減產三至四成

據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發表的一篇文章稱,5月底,作者了解到老家河南周口的小麥收割情況,普遍減產三至四成。不過,河南當地媒體仍然一片歡騰,宣佈「夏糧豐收已成定局」。這樣的宣傳,既是一種「思維定勢」,也是「政治正確」,報道糧食減產,恐怕要上級批准才行。文章說,虛報產量不可怕,減產也不可怕。但是,當減產的同時,又虛報產量的時候,就非常可怕了。那麼,存不存在並沒有減產,而收購不上來的情況,也就是糧食還存在農民家裏?答案是否定的。其結論就是,中國的糧食收購過去20年完成得非常好,糧食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種糧庫里,農民手裏沒有餘糧了。

河南南陽村民林先生對記者說,他家根本沒有存糧,中央政府發聲提倡節約糧食就是擔心出現糧荒。他說:「這幾天不是中央都發聲了,要節約糧食。我們老家,家裏面現在沒有什麼糧食。最主要原因還是現在種田的人少了。再有就是耕地面積減少了,這是必然的。」

有學者認為,在當今世界,如果出現饑荒,它一定不是因為糧食「減產」,而是因為政治因素。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14/148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