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疫情點醒美國 特朗普簽行政令要求「買美國藥」

藥店藥劑師配置仿製藥

特朗普總統周四(8月6日)在大選搖擺州俄亥俄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政府從本國公司採購指定的關鍵醫藥品,減少對海外醫藥品供應的依賴。

特朗普在俄亥俄州一家惠而浦(Whirlpool)工廠發表講話時說:「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看到,美國的必須設備物資和藥品必須由我們自己來生產。」他說:「我們不能依靠中共或其他國家,他們有一天可能會拒絕供應。」

這項被稱為「購買美國貨」的行政命令要求加速發展國內關鍵醫藥品的生產能力,並確保聯邦政府對美國產關鍵醫藥品的長期採購。

美國食藥局FDA將在90天內製定一份清單,列出必須常備的關鍵醫藥品種類及數量。

另外,行政命令還提出打擊第三方電商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在美國政府採購項目中出售偽造、假冒醫藥品。

周四早些時候,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表示,行政命令旨在保護美國的藥品安全和供應,控制藥品價格。他說:「通過『中國病毒』疫情,我們知道了,我們很危險地過度依賴外國提供關鍵藥品和醫療物資,比如口罩、手套、護目鏡,還有呼吸機這樣的醫療器械。」

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美國食藥局FDA曾發出警告,表示醫藥品產業鏈受到衝擊,美國處方藥和關鍵醫療用品出現短缺。目前,美國超過90%的抗生素、布洛芬、氫化可的松、撲熱息痛來自中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API生產地。

科文華盛頓研究集團(Cowen Washington Research Group)主管醫療服務和醫藥政策研究的瑞克·懷森斯坦(Rick Weissenstein)認為,行政命令「不會尋求移回很多現存的生產線,」而是會注重未來在美國建設新的製藥設施。

致力於美國仿製藥品(generic drugs)安全的無障礙藥品協會(Association for Accessible Medicine)臨時行政總裁(Interim CEO)傑夫·弗蘭瑟(Jeff Francer)認為,仿製藥品在美國利潤微薄,他更支持美國與盟友合作,形成多元化的供應鏈。

針對周四的行政命令,弗蘭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不通過穩定的市場供給計劃來解決美國仿製藥品和生物類似藥品(biosimilar medicines)定價過低的問題,我們無法確保國內市場和供應鏈的規模和可持續性。」

美國銷售的藥品中90%是仿製藥物,而其銷售收入只佔所有藥品的20%,由於利潤微薄,在過去幾十年,美國的仿製藥物(generic drugs)生產線逐漸轉移到海外。

弗蘭瑟認為,擴大美國國內的仿製藥品生產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和長期採購計劃。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如果我們相信為了國家安全,必需在本土擴大生產,如果我們相信為了讓產業鏈多樣化,我們需要給美國製造的產品一些激勵,那麼我們就要保證(企業的)投資是有足夠回報的。」

探討美國對中國藥品依賴的《中國處方藥》(China Rx: Exposing the Risks of America's Dependence on China for Medicine)一書作者羅斯瑪麗·吉布森(Rosemary Gibson)對美國之音說:「西方國家的公司不是在和中國公司競爭,他們在和中共國政府競爭,中共政府對本土產業進行補助。」

中國製藥品安全問題也引起美國政府的擔憂。2018年,中國生產的降壓藥原料纈沙坦(Valsartan)中檢測出有害致癌物,美國食藥局召回了市面上超過一半的含纈沙坦藥品。

2008年的肝素摻假案中,中國造肝素中檢測出「多硫酸軟骨素」,在美國造成大量病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最終造成81人死亡,數百人嚴重受傷。

今年三月,國會參議院提出兩項法案,要求製藥商更明確地公佈原料藥API的來源,並提供一億美元,鼓勵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原料藥。目前法案尚未獲得國會通過。

訂閱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8/148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