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塗改塑造 我自己的書里因紐特「村長」被換成了「村主任」

說到文化規制的問題,我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親身經歷。

眾所周知,我是一個滯銷書作者,但即使是滯銷書作者也有自己的尊嚴,出了書之後一般不會回頭去看,老看自己的書顯得很自戀、很丟人。

結果今天,正好要查個東西,就上知乎找了下我自己的電子書,然後……

就看到我寫的一個,背景是19世紀末因紐特人村子的故事裏,出現了「村主任」。

我記得我當年寫的明明是「村長」啊?

我又特地上噹噹買了一下電子書,也變成了「村主任」。

我翻了紙書,又找了我當時的原稿,是「村長」沒錯。

查了一下,發現2016年,新華社發佈了一個《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其中將「村長」作為了禁用詞。但我寫的是文學作品,不是新聞報道啊。

大概是電子書網站的自動審查技術直接納入了新華社的禁詞表,然後給我的電子書做了下規制吧。

也說不上很難受,只是總覺得,一個因紐特女孩獵熊的故事裏,一個有薩滿的村子裏,有一位村主任,莫名其妙地有種奇怪的萌感。

@松鼠Lily:是的,邪惡和黑暗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強制性的屏蔽和信息篩選根本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先彬後禮:如果悲劇不能被描寫,邪惡不能被正視,那才是最大的悲劇和邪惡。樣板戲的時代,又來了。

@文理齋-:我一直認為,90年代中期對於進口動畫和遊戲的全面封殺是一個轉折點,從小看北斗神拳和戶口本騎士的一代小孩和從小看熊出沒喜羊羊的一代小孩在心理上肯定是有區別的。

@Simon天天想發paper:文藝作品這塊不能太贊同了,小孩子被父母保護的太好,出社會條例管控的太好,血腥的沒有,自殺的沒有,只有積極向上正能量。人是不可以頹廢的,世界是美好的。可是關鍵的是,世界並不會真的如此。

@jello-jelly:不能把文藝作品所描寫的東西單純的認為是負能量,或者說與道德相關。你要看他真正要寫的是什麼。比如說有一些文藝作品,打着色情兇殺博眼球的幌子,實際上沒有什麼深刻的東西。而有的作品可能不那么正確,比如《人間失格》,但它的內核是描寫一種複雜的人性。評判文藝作品的價值應該在於他的啟發性。

@竹苑蜻蜓:說簡單點,就是因為牆的作用,再加上有選擇性的信息傳播,使得經驗閱歷不足的年輕人邏輯思維混亂。

@big_ear_cat:這位作者說到自己的書中村長被換成了村主任。紙質書現在有些給你手工塗改,電子書則給你直接換了。有評論說,因為現在沒有村長了,為了規範要統一稱呼,其實這不就是操作記憶的手法嗎?通過修改,讓人不知道曾經有村長,所謂正確的記憶就是這樣塗改塑造出來的。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紐太普NEWTYP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07/1486398.html